第346章
她要继续读书!至于以后考上是啥情况,到时候再说。
——
陈可秀也不算是心软,邵梨子在她的心里的位置一般,份量也不重,只是她后来对安安和如意还算不错,投桃报李吧。
再说,拉她一把,赵玉兰有她牵制着,大概率就不会影响自家的生活了。
让赵玉兰有点念想,打算靠着两个小的,应该就不会再找邵卫国了。
邵梨子勉强有良心,帮她一把又有何妨?
陈可秀只打算,守着自己的小家过日子,可不想以后还要跟赵玉兰周旋。
邵卫国升职了的,如果赵玉兰非要闹,到时候不满足她的要求,还会影响职业生涯。
不如让她靠着其余两个儿女吧。
不过赵玉兰也不可能过得多好。
邵建国是真正的白眼狼,而邵梨子,对她的所作所为,可明显和她已经有了隔阂,即便是以后愿意管她,估计也做不到太好的程度。
还想过以前那样的日子。
只怕……只能是不能了,最多是做一场梦。
刚出了村,遇到了赵玉兰。
她被着一背篼的柴,有些气喘吁吁的,看着确实瘦了很多,眼底下都是黑眼圈。
想来,这些日子都没睡好。
也是,她估计是睡不好的,没了那些钱,命都去了半条。
赵玉兰翻了白眼,“你的命真好,医生靠着我儿子,现在靠着你亲戚,还真是挺能活的。但是啊,人的运气可说不好,到时候无家可归,别来求我。”
陈可秀撇撇嘴,反唇相讥,“求你什么?难不成我以后非要求着你,就你那个漏风漏雨还烧焦的房子?不过你说的对,运气这种事情不好说,遇到卫国这种儿子,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在被你逼的下落不明,你就祈祷自己有个好下场吧。”
赵玉兰气得不行,跳脚道,“建国已经是商品粮户口了,只要毕业能赚钱,我就能享清福。”
“那就祝你得偿所愿了。”
陈可秀耸耸肩。
“你等着看吧,我一定会过得好。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吧,自己不孝顺,当心你的这两个崽子,也不孝顺你。”
赵玉兰气急败坏,盯着安安和如意说道。
如意天真无邪,歪着头说道,“她好丑,也很凶,妈妈我们快走。”
陈可秀眼里蕴藏笑意,“好,我们走吧。”
第710章
你借了钱,别拖累我
赵玉兰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忍不住气急败坏的在后面骂,无非就是陈可秀蹦跶不了几天云云。
她和陈可秀的关系,已经不是婆媳关系恶劣那么简单的了。
她在比着陈可秀活。
好像只要是陈可秀过得不好,就能显得她过得好。
总而言之,现在的她,勉强能够抵挡得住别人的看不起,但是陈可秀,那是万万不行的。
幸亏她觉得,现在陈可秀活得也不好,要不然都得呕死。
吵架没能吵得过,就只能在背后骂人了。
有其他的村民听见了,都嬉笑调侃,语气里带着浓浓的嘲讽。
“你说人家会过得不好,现在应该是要去城里生活了,你现在可不咋的。”
“说别人靠亲戚,迟早没有好下场。哎哟,你靠着邵建国,也未必有好下场。”
“别这么说,人家都准备好了做太太君呢。”
赵玉兰不服气,“你们就是嫉妒我家建国有出息,我家出了商品粮户口,你们家就算是祖坟冒烟也没用这种好处。懒得和你们说,一群连村都没有出过的土包子。”
自知吵不过村里的人,赵玉兰丢下这么一句话,就往家里走了。
回到家之后,才突然想起来,陈可秀要把户口转移走,应该是需要户口本的。
这些天,怎么也没听到她来问自己要户口,结果现在人都走了。
之前听邵建国说,陈可秀要打算搬家,那时候她还想着,什么时候陈可秀来索要户口本,一定要狠狠的宰她一笔。
她是没有钱,不过她表姐不是挺有钱的吗?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也就忘记了这个茬,就算偶尔想起来,也是在家里等着陈可秀送上门。
今天人都走了,好像她家的房子里也搬来了别的人家户,这是不是说明户口已经转走了。
不管是转到别的农村也好,还是别的什么情况,不得来找自己要户口本啊。
至今都没有来,难道是只是开了介绍信,然后再去办暂住证吗?
赵玉兰琢磨着,去把户口本翻了出来,发现还在家里,也就不再思考这件事情了。
反正在她的眼里,陈可秀要么就跟着她表姐一辈子,要么就是找个男人改嫁,又或者是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等邵卫国,日子都过得好不到哪去。
不怪她总觉得邵卫国不见了,现在的她已经快十岁了,当兵的在她心里,无论在什么年代,基本上都是有来无回的。
之前把邵卫国送去当兵,其实也是做好了他回不来的准备的。
何况两年前是说要上战场,在赵玉兰的心里,这么久都没有消息,多半也是回不来了。
这就是她为什么不找陈可秀麻烦的原因之一。
反正在她心里,除非陈可秀的表姐能发一辈子的善心,要不然,陈可秀嚣张不起来了。
而她呢,虽说钱丢了,可现在有个儿子已经有出息了,好日子也就是过几年的事情。
突然间心情不错,把东西放下就去做饭,看到这段时间,没再买进任何的粮食,粮食斗里的粮食已经空了,脸色又阴郁下去。
今年的收成是还可以,不过小麦那一季土地还没下放,家里自然是没有分到小麦的粮食的。
家里只有玉米,她又不怎么能吃得惯,想着这样的日子还得过两三年,心里万般不情愿,心情差得不行。
就这种时候,邵梨子和她提出,“我还想继续读书。”
赵玉兰脸色一沉,往灶里塞柴火的动作重了很多,“我没想过你读书,别指着我这二十多块钱。”
诚然,28块钱看起来不多,但是村里部分的人家都拿不出来的。
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这些钱,完全足够邵梨子接下来两年的学费。
可是把学费交了之后,邵梨子就会去镇上读书,早上七点就得从家里出发,晚上6点左右才能到家。
那家里的活谁去干?
地里的活,全部都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最主要的是,把这点钱给出去,她心里没有安全感,自然是死活都不同意。
邵梨子也猜到了,只是淡淡的说道,“我自己借钱读书,以后每天下午都会回来干活,只是早上去听课。”
家里还有邵建国留下的书,赵建国确实很用功,书上都有笔记,她不需要全天都去上学,只要上午去就行。
如果有不会的地方,晚上做好笔记,第二天再拿去问老师。
这样一来,虽然累很多,也不耽误干活养家糊口。
商品粮户口,也是她心之所愿。
凭什么邵建国可以读书,靠着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了城里人,而她就得在乡下干活,蹉跎青春。
必须要接着读书,也不枉费大嫂给留了五十块钱。
赵玉兰有些疑惑,“你上哪借钱?”
两年的学费二十四块钱,谁家能轻易拿出这点钱来借人,而且是邵梨子这样的小丫头,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是能还得起的。
她突然想到什么,脸色冷的厉害,“你不会是用你哥的名义借钱的吧?我告诉你,这我可不同意!要是已经借了钱,就赶紧给别人还回去。”
邵梨子凝眉,怼了回去,“你别管我怎么借的,以后不用你还,也不会用我二哥还,把你的心放回去吧。”
“你说话什么态度?这些日子,我是不是给你脸了,小丫头片子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赵玉兰气冲冲地骂着。
邵梨子懒得和她吵,直接了当的说道,“我要去读书,你管不着的。要是你觉得,家里的活你干得多,那我以后就不住家里了。每天放学就去大伯家干活,吃喝都在他家里。”
这当然只是威胁,不过有效果就行。
她断定,自己都已经十五岁了,老妈是不会轻易放手,让自己去给别人当女儿的。
赵玉兰的确不愿意,甚至觉得这样会很丢人,气呼呼的说道,“要读就去读,你休想让我给你出一分钱,记得你说的话,下午要回家干活。”
“放心吧,你管好自己就行。”邵梨子说完,饭都不想吃,就想立刻回到学校把学费交了,重新拾起书本读书。
所以说因为是赵玉兰之前在学校大闹一场,这次重新回去读书,可能会受人嘲笑,遭人白眼,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至于读完初中以后,能不能考上学校,又何去何从,那不是她现在考虑的事。
走一步看一步了。
赵玉兰见她要走,心底里还是有几分气,恶声恶气,“你借别人的钱,要是到时候还不上,别来指望我,就拿你去抵债。”
邵梨子对她已经彻底失望,也没有反驳,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知道了。”
第711章
阔别重逢
人活一世,只能靠自己。
靠不住别人。
哪怕是亲妈都是这样。
还能指望谁呢,只能自己立起来了。
更是要读书,不然未来一片黑暗,难不成真的靠男人穿衣吃饭?
接下来的日子,母女俩日子过得也是鸡飞狗跳,赵玉兰不出钱,让邵梨子读书,但是心底里也知道读书的好处,没有阻挠。
读书出头,以后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
又怕万一她以后也有出息,记恨着自己不让她读书,没给出钱,总是在她耳边叨念着小时候对她的好,让她记得报恩。
又说起当初说好的,从小到大的吃喝穿用都是借的,让邵梨子别忘记,以后一定要把钱还给她。
其实邵梨子从没想过不报恩,更没想过等到以后翅膀硬了,再也不管赵玉兰。
可是她每天念叨,邵梨子也烦了,逐渐变得不耐烦。
两人经常吵架,赵玉兰说的话都很伤人心。
邵梨子渐渐的,也烦透了这个亲妈,同意等长大以后,把所有的开销都还给她。
仅限于15岁之前的。
之前做的那些家务活都算利息了。
毕竟自从邵建国离开家之后,她干的农活不少,已经足够养自己了。
而学费,还有一些书本的费用,都是大嫂给的。
以后把钱还清,就不欠赵玉兰什么了。
甚至偷偷的算好了账。
她不希望以后赵玉兰能够插手她的生活。
其实母女的情分已经尽了,往后的时光里都是在搭伙过日子,等到欠的债还完。就是散伙的那一天。
偏偏赵玉兰没觉得,她还是觉得儿女就该一辈子被她捏在手,跑不出她的五指山。
一边在邵梨子这里喋喋不休,一边盼望着邵建国接她去城里,甚至都忽略了,邵建国为什么从来不写信回来要生活费。
邵梨子倒是发现了,不过也没有吱声,就算是邵建国偷了钱,想尽办法的要回来,也没有一分钱可以花到她的身上。
还是不折腾了。
能拿邵建国一个把柄,说不定还有用,毕竟他作为儿子,就该以后养赵玉兰。
这样的亲妈,谁离得近了谁倒霉,还不如留给邵建国。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后话了,目前邵梨子和赵玉兰,只是处于感情冷战期,还没到母女情分尽的地步。
再说邵建国,到了学校,其实也提心吊胆了两个月,就怕赵玉兰清醒过来,直接追到学校。
他仗着三寸不烂之舌,也利用谢红艳对他的感情和深信不疑,和她说一起到城里去读书。
又说赵玉兰这边,实在是欺负她的厉害,必须要去城里,但是不能一块走,免得赵玉兰起疑心。
谢红艳需要晚一点点离开,到时候在学校那边会合。
谢红艳自然高兴,也不怕陌生的环境,拿着一封去往海城的介绍信,殊不知跟邵建国的位置南辕北辙。
上车之前,满心满眼都以为,海城跟清城离得很近,结果下车之后才发现不是一个地方,也没有,邵建国在等着她。
还背上了偷走钱的罪名。
这都在邵建国的算计之内。
在他的眼里,谢红艳没有文化,也没有知识,甚至在此之前,都没有离开过镇上。
就连车票都是他在火车站帮谢红艳买的,亲手把她送上了火车,还嘱咐她一定要坐到终点站。
谢红艳这辈子怕是已经回不来了。
身上还没有两块钱,可能会直接在那边饿死,算是死无对证。
即便是安排的井井有条,邵建国也有点不安心,就怕赵玉兰疾病乱投医,跑到学校来一哭二闹三上吊,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学业。
经过两个月的等待,发现没有人寻过来,也适应了学校的环境,渐渐步入正轨,这才安心了。
赵玉兰没有闹腾,大概是是已经相信了是谢红艳偷的钱,等到毕业之后,也不说分配工作的地方,档案直接移走。
再想要找他的位置,就够赵玉兰摸索的了。
这辈子也算是安稳了。
至于邵梨子,家里已经没了钱,她肯定也不能继续读书,只能在乡下干活,养活自己。
再过两年,跟大多数乡下女人的命运一样,随便找个人嫁了,就这么过一辈子。
哪怕读了几天书,又没有什么见识,她也没有办法找到自己,老妈就跟着她,那样过一辈子吧。
而他的未来,一片光明。
手里的钱省吃俭用,足够在任何一座城市安家,再找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女同志结婚,美美满满的过一辈子。
他有这种算盘,而赵玉兰还在等他有出息,然后供养她,邵家人的事,可谓是一言难尽。
对于邵家的这些事,陈可秀是不知道的,也并不想知道这些。
和林姐带着两个孩子到了城里,在车站就看到了邵卫国,还是那一件军大衣。
只不过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件旧,也许是刚回来,还没有找地方理头发,相比于之前的板寸,这会儿稍微有点长。
不过也没有盖住耳朵。
两年的时间不见,他显得更加稳重了,一贯风芒毕露的眉眼,多了几分深邃和沉稳,少了几分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