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天气冷了,晚上得在屋里住,还得盖被子,必须找地方睡。至于邵梨子,除了两个舅妈之外,其他的都是男的,倒是也不好打扰什么。
就算是打扰,邵梨子也不会让步,谁都不费这个功夫。
两个舅妈其实能看得出来,这个家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只有邵梨子。
折腾她,也没啥用。
所以,两人拼命踹赵玉兰的门,门上面的灰簌簌落下,吓得赵玉兰胆战心惊的。
生怕木门会倒塌。
这一夜,邵家热闹极了,半夜都能听到赵玉兰的骂声,还有两个舅妈阴阳怪气的声音。
砸门的声音不绝于耳。
最后……赵玉兰还是妥协了,捏着鼻子让人进去睡觉,但是房间里是她藏钱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敢真睡着。
就怕睡了一觉起来,钱没了。
被两个嫂子夹在中间,恨不得一脚踹死一个,可是又不敢,怕两人揍她一个,只能在内心里面咒骂。
陈可秀倒是睡得安稳,经过今天的事情,短时间内,赵玉兰肯定是不会过来折腾的。
就算是过来,最多就是她自己一个人。
有了前面的事情做铺垫,自己就算是把赵玉兰打个半死,也不会有人为了她出头的。
只有赵玉兰自己,倒是不足为惧。
天冷了,家里没有煤火,也没有烧柴取暖,不过电热丝,就足够使用了。
到了冬天,四个人就睡在一张床上,暖暖和和的。
等安安和如意睡着,林姐还在感叹,“你这个婆婆,脑子稀里糊涂的。你说她精明吧,也特别精明,之前能把邵卫国给忽悠的团团转。”
“你要说她聪明吧,哎?也挺蠢的,这就跟吓唬住了。”
“就下午的时候,你听到她娘家人说啥了吧,一定会找她麻烦的,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真不知道图什么。”
林姐按照了解的情况,根本就想不明白,赵玉兰到底是怎么想的。
要是日子不好过,左折腾一下,右折腾一下就算了。
可偏偏她的日子很好过,大儿子本来那么孝顺,不论怎么想,以后都是衣食无忧的。
非要逼着别人拿钱,各种手段都使了出来,最后把人逼得心寒了,把自己的后路都断了。
现在就像个跳梁小丑一样,上窜下跳,还给自己惹了一堆麻烦,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陈可秀懒得讨论,她也不理解赵玉兰怎么想的。
不过今天到的这一出,也大概明白,无非就是入冬了,看到自己最看不上的人,住得舒舒服服的,心里又不服气,才会搞事情。
去年没来闹,那是因为秋天的时候已经闹过一回了。
没能占到便宜。
这种人就是记吃不记打,只能记得能拿好处的时候,完全记不住失败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要说以前她那些行为吧,还真不是人类能想得出来的。
正常人的想法,应该是这个儿子孝顺有出息,对他好一点,以后呢,日子才更顺当。
人家赵玉兰反其道而行,非要把一切都捏在手里,恨不得把这个孝顺的儿子榨干为止。
这种感觉好像就像,今朝有酒今朝醉,有花堪折直须折,能蒙好处的时候赶紧蒙,就怕以后得不了好处了。
结果自己硬生生把自己的路给断了。
不过短时间内,应该不敢再来了,这就足够了。
其他的,管她死不死。
林姐啧啧了两声,“我一直觉得你婆婆的胆子很大,什么事都敢折腾,没想到那么怕坐牢。你看她今天和我说话,低声下气的。”
陈可秀微微一笑,“有一种人就是窝里横,谁对她好,就专门折腾谁。”
至于害怕嘛,全靠大队长配合得好。
大家都觉得大队长有见识,好歹大小也算是个当官的,他说这种事情会坐牢,谁敢说不会呢?
人人都害怕的气氛烘托下,赵玉兰又不是什么艺高人胆大的,自然是会害怕的。
林姐今天没买材料,明天也就不用出摊了,难得休息一天,明儿不用早起。
和她聊了很多。
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想到几个儿子的绝情的不忿,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聊到陈可秀都困的睡着了,迷迷糊糊的应声,林姐这才收了话头睡觉。
那几个孩子,终究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纵然再恨,嘴上说着以后都没关系了。
有时候夜深人静,难免会想起几个孩子,还是盼望着能见面的。
每次想到这种时候,都想着自己光鲜亮丽的出现在他们面前,看他们忏悔,痛哭流涕。
说来说去,不过是还想念孩子的。
这些话,林姐都不好意思说,只能把这种想念化为干活的动力,希望哪天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安心的睡了个懒觉,林姐才去镇上买东西。
去的早或晚都一样,因为是之前就谈好的价格,时不时的会给屠宰场的人一点回扣。
别人会帮她把这些东西留着,这算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其实这边镇子还算繁华的。
换做有的小镇,几天才杀一头猪,而这边一天要杀两头。
逢年过节的,还会杀三头猪。
留下来猪下水,能够保证她每天都出摊。
目前来说,还没人抢这些材料,日子过得倒是也算安逸。
这边岁月静好,按部就班的过日子,赵玉兰那边鸡飞狗跳的。
第659章
母子嫌隙更深
赵家人是真的沉得住气,说不走,就是真的不走。
不过也算正常,赵玉兰弱势,赵家人要欺负她很容易,赖在她家白吃白喝。
这次可算是有点正当理由了,怎么可能轻易离开。
接连几天被治,赵玉兰受不住了。
她走一步,这两个嫂子走一步,上厕所都不得安生。
家里的粮食见底。
晚上也没法睡觉,就怕睡着了,钱会不翼而飞。
嘴边起了一圈泡,整个人也憔悴得不行。
第三天早上爬起来,顶着憔悴的脸,偷偷赶出去,跟个鬼一样,就去找三叔公,想让他招呼人来帮忙把赵家人赶走。
三叔公都没放她进门。
其他的叔伯,也没有人搭理她。
赵家是她的的外家,而且大家都知道是她把人叫过来的。
况且,她赵玉兰不是好东西,引狼入室,都是活该的。
没有谁打算出手。
就连爱掺和事的邵大伯,听了她的来意,不但没想管这事,还把她骂了一顿。
邵大伯觉得陈可秀做的过分,但是觉得赵玉兰做的更过分,哪有把外人叫过来打自己儿媳妇的。
这就是胳膊肘往外拐的典型。
听她现在被赵家人骚扰,还说了一句活该。
阴阳怪气的嘲讽她,“你不是说,这都是你的娘家人,不关我们的事,不需要我们管吗?你就自己管好了,别来找我们。”
他可不是什么大肚量的人。
上次听说陈可秀被外人欺负,那是看到其他的族人都去了,他不去也不像话。
现在大家都没管赵玉兰,那他也不管。
赵玉兰没了办法,说把粮食放到他家,在他家吃一阵子的饭,都被邵大伯一口拒绝。
只能灰溜溜的回家。
回到家,看到两个舅妈已经起了,而且在折腾她的床和被子,整个人头皮发麻。
幸亏钱没放在床上,而是放在了床底下的陶罐里。
要不然钱被别人发现了,她是真的想提刀砍人的。
可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再继续住下去,怕是就会发现她藏钱的地方。
还会知道她有这么多钱,到时候不是更加变本加厉的要钱,就是会闹得沸沸扬扬。
虽然村里的治安不错,可是在她看来,一百两百的没人偷,可要是两三千呢。
肯定会遭贼的。
藏了这么久的钱,总不能最后被人偷了。
她不动声色,也不敢说话,就怕这两人发现她藏的钱就在这个屋里。
等着两人出去,这才把钱给拿出来,掏出了三百块钱,想着把人打发走,这辈子别来往算了。
什么忙都帮不上,还来讹诈,这种娘家也没什么意思。
她现在有钱,就怕赵家这种穷横穷横,还不要脸的。
忍着刀割一般的心疼,拿出了三百块钱,分别藏在衣服口袋里。
这顿饭都不想留赵家人。
直接把所有人叫起来。
忍着怒气,掉着眼泪说道,“不用你们去找妈要断亲书了,你们都给我写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协议,以后再进我家,我就报警抓你。”
这一次不能报公安,那是因为人是她找来的。
等到下一次,谁还敢赖在家里白是白住,想都不要想。
赵家也没想过要几回钱,能捞这一笔就拉倒了。
答应的很干脆。
邵建国也很痛苦,他接连三个晚上,没有地方睡觉,熬了夜,头晕脑胀的。
勉强撑着上就两天学,可是去了就打瞌睡,今天干脆没去上学。
见赵玉兰肯把钱拿出来,把人赶走,也松了一口气。
就不说有没有朋友来的事了,就说这几个表哥住在家里,他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敢多说几句话,这些杀千刀的还想揍他。
都是些瘟神,赶紧打发走得了。
赵大舅跟赵二舅都不识字,还是让小辈的写了字据。
拿了三百块钱,一家150块,虽说赵小六伤的重,但是二房来的人多,以后还要互相扶持,赵大舅家也没有特别计较。
走的时候,赵大舅妈和赵二舅妈还不忘把厨房刚和好的面拿走。
赵玉兰不敢计较,头一次被人气得坐在桌边掉眼泪。
这么冷的天没有生火,她都不觉得冷了,只有满肚子的怒火。
邵建国看得心烦,还是安慰道,“妈,这些钱就算了。就当给这些没文化的乞丐了,给他们买棺材呗。”
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赵玉兰所有的火气都压不住了。
“你还好意思说话,要不是听了你的,想要弄个好的房子撑面子,我能赔出300块钱去吗?”
提起三百块钱,赵玉兰声音里都带着哽咽,“这么多钱,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啊?”
明明还有两千多块钱,给出去了这点钱,对于她来说,就好像要揭不开锅了一样。
哪怕演得绘声绘色,邵建国也不相信。
如果真的没有钱,揭不开锅了,以老妈的性格,就算是被打死也不会把钱拿出来的。
愿意把钱拿出来,说明除了这三百块钱,还有别的。
他有一些心痒痒的,真的很好奇,赵玉兰这些年到底存了多少钱,放在了什么地方。
其实想查找钱很久了,碍于他在家的时候赵玉兰都在家,根本就找不到机会。
就怕找钱的时候惹怒了她,以后不让他上学,强行把这个念头给压制下来了。
见她又拿出300块钱,态度还算干脆利落,又不免好奇。
他也没问,只是想着,以后找个机会,看一看这个钱剩多少,又放在了哪儿。
虽然这些钱迟早是他的,但是老妈这个守财奴的性子,想要把这些钱哄到手也不太容易。
还不如瞅瞅看钱在哪里,这钱到时候也相当于是自己的了。
邵建国把隐秘的心思隐藏起来,反驳赵玉兰的话,“妈,你要是这么说的话就没意思了。总不是帮我一个人要的房子吧?还不是你想要住。”
赵玉兰眼神一冷,“合着都怪我?没你什么事儿吗?要不是你和我说,你那些朋友都是县里的,不能丢脸,我能想这一出么。”
“还有,让你大舅二舅来,可是你出的主意,你现在不认了?”
第660章
虚伪的面具被拆穿
邵建国无语,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和他有什么关系?
出的主意就要采纳吗?
让她给自己一点钱,那怎么不同意呢。
还不是自己想要这么做。
真好意思责怪别人。
不过现在可不是跟她吵架的时候,只能假装认错,“妈,你别生气了。都是我出的主意不对,到时候等我朋友来还招待吗?”
“招待啊。”赵玉兰翻了个白眼,“行了,你走开吧,我要一个人待会儿。”
招待肯定是要招待的,听说都是城里的孩子。
里头还有小姑娘呢。
要是能把人留下来当儿媳妇,传出去不知道多有面子。
那可是实打实的城里儿媳妇儿。
跟陈可秀这种家境贫寒的下乡知青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