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章

    虽然她们只是侯府的侧室,虽然我与她们并无血缘,但我的五位姨娘,都是我的家人。我不想出嫁,执意招赘,也是不想我爹走了之后,留下她们五个孤苦无依。

    现在,我平安归来,声名远扬,又终于有了夫婿,五位姨娘不懂朝局之事,只知道该为我高兴。我看着她们五个不停地给我夹菜劝饭,每个人脸上都笑得合不拢嘴,突然心里就舒畅了很多,二姨做的茯苓鸡汤甚是美味,我忍不住接连喝了两大碗。

    吃罢晚饭,五位姨娘也没有散去,就围着我东拉西扯,这个问我喜欢什么样式的嫁衣,那个问我要不要为了成亲扩一扩我的居所。我就笑着听她们替我操心,过了一小会儿,四姨就看出来我好像有心事,便走到我身边坐下来,将我搂在怀里,轻声问我:

    “嫣儿,你今晚话这么少,可是心里惦记着什么事情?”

    四姨这样一问,所有姨娘都安静了下来,一齐将我围在中间,我趴在四姨的怀里,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红着脸,开口问道: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偶然听人说了一句,说沈涣之曾来侯府提过亲,姨姨们可知道这回事?”

    几位姨娘听了我的话,都抿嘴笑了起来,我五姨边笑边对我说:

    “小嫣儿,那沈公子,岂止是提过一回亲,这些年,全京城的官媒人,都被他一一烦请过,快把侯府的门槛都踏破了,就是不知道侯爷为什么从不肯松口。”

    五姨说完,三姨也笑着插嘴道:

    “听说这次与越国交战,那沈公子也跟着侯爷上了战场,还立了不小的军功呢,小嫣儿可在军中见过他?可是比武招亲之前,就相中了这位沈公子?”

    我听了两位姨姨的话,只能讪讪地笑了笑,把头低得更低了。原来,那么多的官媒人,都是受沈涣之所托上门的。可他,为何会对我这样执着?三姨说,沈涣之也去过南境,但又为什么,我当真不记得曾在战场上见过他?

    几位姨娘没看出我的窘迫,还在催促着我,想问我是何时与沈涣之初见的,说到底,我也不知道我们二人是何时初遇的,直到比武招亲之后,我才第一次将沈涣之这个名字,对应上了那张非常面熟的面孔。

    好像,我身边的人,都非常熟悉沈涣之,唯有我一个人,感觉他很陌生。

    大姨娘看着我不说话,便向几人使了个眼色,几个姨娘见状,就都乖乖闭上了嘴。

    大姨娘原是我亲娘的陪嫁,早早就跟了我爹,她待我,更是比其他姨娘都多上心一些。自从我娘不在了,她除了要照料我,还要打理侯府上下,时至今日,谁不当她是侯府的半个女主人,可大姨娘,仍一如从前那样安分守己,无论待人还是待事,都不无妥帖。

    我很敬重这样的大姨娘,有什么心里话,从来都第一个跟她说。今日,既然我的心事瞒不住姨姨,那我也没打算装模作样地继续瞒下去。

    “姨姨,若嫣儿说,比武招亲之前,对沈涣之从来没什么印象,姨姨可觉得嫣儿太辜负沈涣之了?”

    我的五位姨娘听了我的话,面面相觑,互看了几眼,终于我二姨娘好像忍不住了,抬头拍了桌子一把,怒喝道:

    “我就说侯爷总爱把事情做绝了,这下好了,嫣儿连沈公子这个人都不认识,那岂不还是盲婚哑嫁!可怜沈公子这一片痴心,都只拿来感动我们几个黄脸婆了。”

    我听了二姨的话,忍不住把脑袋低得更低了,大姨娘瞪了二姨一眼,接着就伸手摸了摸我的脑袋,柔声对我说道:

    “嫣儿,没事的,以姨姨对沈公子的了解,他不会放在心上的。只要能和你结为连理,他就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我抬起头,有点忐忑地问道:

    “姨姨,当真吗?”

    大姨娘听了我的话,眼角都笑出了淡淡的纹路。

    “当真,只要嫣儿愿意,沈公子别无所求,姨姨可曾骗过你?”

    8.

    当晚,几位姨娘看我满腹心事,都不愿回房,只要留在我身旁陪我,可惜我的床上实在挤不下六个人,无奈,只有大姨娘留下来,其他四位姨娘,还是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入夜,我窝在大姨娘的怀里,轻声问她,沈涣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大姨娘一边拍着我的后背,一边轻声细语地跟我谈起了沈涣之。

    据我姨娘说,沈家是文官出身,在京中一向以清流自诩,沈涣之的曾祖父,甚至官至一朝宰辅,但到了沈涣之父亲这一代,便因为子孙不肖而渐渐没落了。他父亲不成器,家中全靠嫡母的嫁妆维持,沈涣之是沈家的庶长子,他亲生母亲去得又早,小时候被嫡母视作眼中钉,吃了不少苦头。

    沈涣之六岁那年,偶然被人带去了临淮侯府的演武场,在演武场上一个人比划了几下,恰好就被我阿哥看到了。我阿哥觉得他是块练武的材料,就把他收为了小徒弟。沈家一开始不愿意让长子弃文习武,阿哥还亲自上门,说服了沈涣之的父亲。

    后来,沈涣之就一直受阿哥教导,进益飞速,连我爹都对他刮目相看,沈涣之十岁那年,我阿哥出征,他一直想偷偷跟去,但被我阿哥呵斥了一顿,最终没能随行。

    我听到这里,心里不由得又跳了一下,原来当年,和我一般望眼欲穿,日日盼着我阿哥归来的,真的不止我一人。

    那,得知我阿哥回不来的时候,沈涣之怎么样了?

    阿哥走后,我至少还有爹爹呵护,但听姨姨的话,这个沈涣之,却是除了我阿哥,谁无法依靠了。

    大姨娘点点头,默默地叹了口气,对我说,沈家听说阿哥不在了,就来人强行将沈涣之带回了沈家,连丧礼都不许他出席。我爹爹当时心灰意冷,便也没有阻止沈家将他带走。

    可谁知,这个沈涣之,竟是个倔脾气,他硬是连夜从沈家逃了出来,只身在侯府门前跪了一夜,说是给我阿哥跪灵。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一瘸一拐,撑着又小又单薄的身子,去了兵部报名从军。我爹听说此事后,长叹了一口气,亲自去兵部将他要来,编入了临淮营,更将他时时带在身旁。从此以后,沈涣之便久驻军中,就算过年过节,都很少回沈家露脸,几乎已经与本家一刀两断。

    这些年,他在军中表现得很好,屡受提拔,人人都说,他很有我阿哥当年的风骨,就是身手稍稍逊色,不及阿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威。

    姨姨还说,从我十四岁那年开始,他就不停地烦请官媒人来府上向我提亲,并且从第一次提亲开始,他就说自己甘愿入赘临淮侯府。

    我问姨姨,这样说来,沈涣之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儿,既然如此,那我爹又为何不肯松口,答应这桩好婚事呢?

    姨姨听了我的话,暗暗笑了几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姨姨的笑声,听起来有些哽咽,她将我搂了搂,轻声对我说:

    “涣之是个苦命的孩子,他如今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拳一脚打来的,用血用泪换来的。你爹也是怜惜他,不愿意他这样的好人材,因为赘婿的身份被埋没,被人瞧不起。”

    说着,姨姨的喉头梗了梗,强行压着颤抖,继续说道:

    “侯爷常说,临淮侯府已经是强弩之末,嫣儿,你是侯府最后的孩子了。你孝顺你爹,也孝顺我们这些老太婆,所以一心要招赘婿入府。可是嫣儿,你爹也是疼你爱你的,你不忍心我们孤单终老,而我们,又何尝忍心拖累你的终身呢?我们的嫣儿,是大周朝的巾帼英雄,什么样的好男儿配不上,若为了我们这群老骨头,委屈嫁个草莽匹夫,姨娘真的,连合了眼都不得安生啊。”

    有几滴温热的水,从姨姨的脸上滑下,落在了我的脸上,泪水渐渐变凉,又顺着我的脸颊滑落。大姨娘吸了吸鼻子,勉强破涕为笑,带着一点点开心,继续说道:

    “姨娘刚听到你瞒着你爹比武招亲的时候,人都快晕过去了,但是又听说,赢了你的人是沈涣之,就一下子觉得天都亮堂了。幸好是沈涣之,虽然费了一番波折,但幸好,最后还是沈涣之。”

    我听了姨姨的话,心里的感觉很复杂,不知道是欣喜,还是茫然。

    幸好,是沈涣之吗?

    9.

    我整晚都在回想着姨娘的话,一宿没睡安稳,第二天天一擦亮,我就起床,跟我大姨娘说,我想去见沈涣之一面。大姨娘忙让我快去,还说会帮我搪塞我爹,让我别担心。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