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第1450章牵头人
“我经过缜密的调查之后,发现这个头阵,不是那么好打的!”
说话的同时,王建福打开手里的资料,低头看了一眼,照稿念道:“咱们抚远市如果成为试点,就意味着百分之八十的私人矿场都面临着关闭,国营矿场的产能,也要缩减百分之五十!”
“根据往年的财政收入统计,我们抚远市的gdP,仅在煤矿这方面,就要减少百分之七十,我想请问各位,你们觉得,以抚远市目前的财政收入,能不能承受得起,这么大的损失?”
此话一出,其余的常委,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煤矿产业,一直都是抚远市的支柱产业,抚远市每年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煤矿。
如果真像王建福所说的这样,抚远市的税收将会直接腰斩,甚至更严重啊!
本来市里的财政就处于赤字的状态,每年都需要从银行贷款,拿国家扶持,寅吃卯粮的保证城市建设和民生,一旦成了试点城市,gdp大幅下降,这些市委常委,谁都别想过好日子了!
王建福看着常委们脸上的担忧之色,心中感到非常愉快。
他清了清嗓子说:“同志们,刚才只是我想说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随着私营矿场关闭,国营矿场减产,咱们抚远市,将有十几万的采矿工人失去收入啊!”
“试想一下,这么多工人失业,咱们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机构,能够承担得了吗?他们每个人,身后都有家庭,他们父母的养老,个人的医疗,吃喝保障,孩子的学习,教育保障,我们都能解决吗?”
“如果解决不了,会发生什么问题?”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敢接这个茬。
解决?十几万人的问题,谁能解决?怎么解决?
政府透支税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啊。
王建福表情很沉重的说:“目前在社会层面,已经有一点改革的风声透露出去了,导致的结果就是,抚远市的犯罪率比去年同期要增加了10%左右,一旦这个消息坐实了,各位同志,后果不堪设想呀!”
短短几句话,王建福就抛出了数个尖锐的问题,财政收入、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稳定!
这几个方面,全都是一座城市最基础的底线!
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没有社会保障,老百姓就不安心,社会一旦不稳定,整个城市就完蛋了!
他们这些领导,全都要承担责任。
王建福看着愁容满面的常委们,有些无奈的说道:“这只是我想到的一些问题,还有没想到的,需要大家补充……唉,刘市长,您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刘浮生笑着摇了摇头:“关于作为试点改革城市的问题,王书记已经讲的非常全面了,我没什么想补充的。”
王建福微微皱眉,刘浮生怎么回事儿?居然在会议上,当了缩头乌龟?
这跟他了解的性格,似乎不太一样啊。
在王建福的印象里,刘浮生无论是会议上,还是私下,都是一个言辞激进的年轻人!
可是今天,刘浮生任由自已说了一堆长篇大论,居然都没反驳,现在更是连补充发言的机会都放弃了。
什么情况?
其他常委见状,也觉得两人私下肯定提前沟通过,于是纷纷顺着王建福的话,小声议论着,诸如财政,治安,教育医疗等问题。
一时间,诸多新的问题,也纷纷浮出水面,导致所有常委,都对抚远市成为改革试点,表现出了莫大的怀疑。
刘浮生看众人把问题都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将头靠近麦克风。
众人见状,立即停止讨论,将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刘浮生笑眯眯的说:“王书记既然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想必心里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如果有的话,不妨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嘛!”
哦?
刘浮生居然主动给王建福搭台子,请他来唱戏?
这个场面,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王建福也很疑惑,不知道刘浮生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可是台子已经搭好了,而他本来就想唱戏,总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吧?
王建福清清嗓子,笑着说道:“好,其实我提出的解决方案,事先已经跟刘市长沟通过了,现在也向各位同志汇报一下吧。”
“为了不给国家的战略方针造成困扰,不给这次轰轰烈烈的改革制造麻烦,我认为,咱们抚远市,目前还不适合当这个试点城市!我的建议是,由市委常委,以及市委全体委员,一同联名向省里和燕京方面,反映我们的难处与想法,希望国家能换一座试点城市!”
“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抚远市不支持国家的改革,相反,抚远市一定会向有能力承担这个责任的试点城市,认真学习,汲取经验!循序渐进的,把矿业改革和矿产资源保护工作,认真的贯彻落实,争取做到最完满!”
“这就是我的个人意见!”
王建福的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里,再次鸦雀无声。
这位市委书记,说的非常简单,可在座的市委常委们,哪个不是人精?刹那间,所有人都听出了王建福的弦外之音!
国家已经决定的事情,你王建福还居然想着推委出去?想让国家收回成命,换另外一座城市当试点?
你的胆子也太大了!
联想到刚才刘浮生所说的话,众人心中更是骇然,难道刘市长也是这个心思?
这倒是很符合他一贯的大胆风格!
为了保证抚远市的经济发展,直接跟省里,甚至燕京方面对着干,他可太勇敢了!
众人心中升起无数念头,同时也将目光,全都集中在了刘浮生的身上。
王建福笑眯眯的看着刘浮生。
他很期待刘浮生的表态,如果对方点头,就会落入胡三国的算计,如果对方摇头,那么王建福作为“舍身保护抚远市”的牵头人,也会收获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
这个事儿,怎么算他都不亏。
王建福美滋滋的想着,自已这个一把手,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压过刘浮生这位强势的市长了。
第1451章
不破不立
众人心里杂念纷纷,刘浮生终于笑呵呵的开口了:“刚才王书记已经跟各位同志讲述了国家政策的大方向,以及他自已的见解!王书记个人觉得,咱们抚远市并没有信心和能力,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经受人民的考验!”
唰的一下!
这句话说出来,会场里顿时有好几个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国家的任务,人民的考验!
这几个字,调子定的很高啊!
王建福的脸色,也有点难看了!
因为刘浮生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攻击性,他坦言自已跟王建福不是同一个立场的,甚至表示王建福对大方向的判断出了问题,与国家和人民背道而驰。
王建福这时候才明白,刘浮生没想过给他搭台唱戏,而是等着挖坑埋他呢!
刘浮生等待的,就是自已把意见说出来,再拿大帽子,往自已头上暴扣啊!
王建福笑容变淡,心中却不惊慌,因为他确信,抚远市根本接不住国家的考验,而自已的观点,合情合理,无疑是正确的,与会的各位领导,刚才的真实反映,也说明了他们跟自已拥有同样的观点。
民心所向啊,这种情况下,刘浮生想唱高调也不容易,只要他稍微出点纰漏,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这,王建福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笑着说道:“刘市长这句话,我觉得有点冒昧了,有没有信心,是要基于我们对抚远市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而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刚才我已经说过自已的理由了,无论是抚远的财政,还是民生情况,都无法经受住,大规模的失业人口所带来的冲击,这种实际问题,可不是唱高调,表决心就能解决的啊!”
刘浮生微微一笑:“王书记这话,倒是逻辑自洽……我忽然想到了,国企改革的初期,北方工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王建福一皱眉,国企改革初期?这是什么意思?
别人也都微微一愣,因为国企改制的浪潮,就发生在数年之前,那是席卷北方所有工业城市的一场动荡,许多的家庭,全家人甚至祖辈两代,都在国企拥有稳定的工作,享受工人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忽然一夜之间,大厦将倾,减员并厂的政策,让全家都失去了收入来源,以前可以称得上富足的家庭,瞬间变得维持温饱都很困难了。
那时候的转型阵痛,让许多人都记忆犹新,如今绝大多数的常委,也正是担心这种情况会在抚远市重演。
王建福的脑子高速运转,笑着说道:“刘市长居然提起了数年前的国企改制,想必你应该知道,这种改革所引发的严重问题吧?哦,对了,那个时候,刘市长还在学校念书,因此对社会上的阵痛,没有太深的感受,不知道当时情况,有多严重,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吧?”
两个疑问句,暴露了王建福的险恶用心,他不仅驳斥了刘浮生举例不当,更强调了刘浮生年龄太小,见过的事情太少,所有分析都是想当然的,不接地气的,对苦难缺乏敬畏之心。
刘浮生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说:“王书记,你又说错了!当时我虽然在学校,却同样是那场改革的亲身经历者……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来自辽南市,虽然我家一直务农,但我有许多亲戚,都在辽钢集团工作,我的朋友和同学们,有很多也靠着辽钢集团吃饭。”
“辽钢集团的规模有多大,大家想必都很清楚,当年的辽钢,主体炼钢厂、炼铁厂,以及周边的矿山、原料处等单位,国企改革之前,足有三十多万,接近四十万的产业工人!而国企改制之后,辽钢集团经历过裁员,目前只剩下,三万多人了。”
“减员十分之九,这是什么概念?”
“辽钢除了主体的几座炼钢厂、炼铁厂,以及与生产息息相关的化工、炼焦等单位的工人,保留了工作岗位之外,其余所有厂子,全都买断了工人的工龄,所有工人,全部下岗,当时的情况,一定比王书记预估的,抚远市即将经历的阵痛更痛吧?”
王建福咳嗽两声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刘市长怎么能拿现在跟以前比呢?你要知道,以前抚远市也经历了国企改革的冲击啊,当时抚远面临的压力,并不比辽南市差多少!”
刘浮生说:“不对,我查过资料,当时的抚远市,虽然也受到了国企改制的冲击,但抚远市以矿业资源为根本经济支柱,即便煤矿等资源随之降价,却也没有受到太强的震荡……”
“可以说我们抚远市,是整个奉辽省,受到国企改制冲击最小的几座城市之一,随后煤矿资源的黄金发展期,更让抚远市赚足了煤矿资源的红利……我说的,应该没错吧?”
刘浮生已经第三次,正面反驳王建福了。
王建福轻轻皱眉,其余常委们,却纷纷点头,对于奉辽省的发展情况,大家全都心里有数,确实在数年之前,抚远市面对的冲击,比其他兄弟城市要少很多。
王建福沉吟道:“刘市长聊得有点远了,咱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辽钢及辽南市当初的情况有什么关系?难道刘市长希望,当年辽南的阵痛,跑到抚远重新上演吗?”
“据我所知,当时辽南市内,路上巡逻的警车,就增加了数百辆,犯罪率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甚至在晚上,都已经没有行人敢在街上单独行走了!偷窃、抢劫等恶性犯罪,全都达到了建国后的最高峰!刘市长,你既然是辽南的人,就应该知道,那时候的百姓有多痛苦吧?”
刘浮生点了点头说:“转型期的阵痛确实很痛苦,当时不只是辽南乱成了一锅粥,整个北方地区,所有依靠重工业发展的城市,都因国企改革而焦头烂额……我想说的是,不破不立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经过每座城市的领导者和老百姓们的共同努力,那些混乱的情况,是不是全都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这个嘛!”
王建福摸索着下巴,思考怎样发言。
第1452章
交锋
刘浮生见状,继续说道:“众所周知,改革一定要伴随着舍弃和革新,当重工业的国企,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掣肘,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包袱时,就必须果断的舍弃!”
“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经逐渐完善了,用矿产资源换取财富的路子,必须做出符合时代的调整,这些自然资源,应该作为国家的本钱,储存起来,留给子孙后代开发,这是不同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所谓的,每一代人都必须走完的长征路。”
“历史浪潮不可逆,抚远市不做试点城市,也会有其他兄弟城市做试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头?因为抚远市目前财政紧张?还是因为抚远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政策不行?王书记,你真的认为,抚远市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吗?”
刘浮生目光环视着众人,最后落在了王建福的脸上。
王建福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刘市长,我也有家国情怀,但我更看重的,是抚远市民的切实利益……矿业改革可以,但是不能一刀切,必须循序渐进啊,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领导干部,不能只考虑自已的发展,更要考虑治下百姓的生存啊。”
刘浮生点头说:“这些我当然会考虑,同志们,请你们想一想,国家既然要把抚远列为试点城市,难道不会替我们考虑吗?即便抚远是兄弟城市里,最破的那艘旧船,我们身后也有着奉辽省,有着整个国家的支持啊,我们绝非单打独斗。”
“我可以肯定的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支援,都会向我们靠拢,我可以保证的是,每一个抚远市民,都不会饿肚子,每一个愿意劳动的人,都能够获得劳动的机会!”
“我们要做的,就是鼓起勇气,积极争取改革名额,落实改革政策,争做改革先锋,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优秀政策!”
两人都有各自的道理,王建福的更保守,刘浮生的更激进,谁也没有压过谁,诸位常委们,也都默默整理着自已的思绪。
刘浮生见状,叹了一口气,掏心窝子说出一句话:“各位同志,国家已经决定了要落实改革计划,那么肯定不会希望,这次改革的第一座城市,也就是抚远这里,遭到失败和挫折,现阶段对抚远最有利的策略,就是配合国家的政策,获得国家的支持,我的话就说到这里了。”
有些人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微微点头,确实,王建福毫无信心,觉得抚远干什么都不行,刘浮生则从改革里,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干部队伍里,混日子的确实有不少,但是想干成点事的,同样有很多。
众人都在盘算着,自已应该支持哪一方,甚至不乏窃窃私语,交流意见者。
王建福看着台下的领导干部们,不由得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刘市长,你这话恐怕也有不妥之处,刚才你曾经说过,几年前那次国企改革……你要知道,当初的改革,可是全国一盘棋,一起推进的,也没有哪个城市,获得了国家的专项扶持,你今天的打算,很可能落空哦。”
刘浮生闻言,无奈的说道:“那我就重新解释一下,我提到国企改革的原因吧……国家进行改革,的确使整个北方城市,全都陷入了低迷的状态,但是那种情况下,所有兄弟城市,也都挺过来了,现在所有改革的城市,经济都在向上抬头,并且多种新兴行业,接二连三的出现!”
“而这一次,整个北方地区,只有我们抚远市是第一个进行改革的试点城市!各位,这回可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分批次,有序进行的,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赘述了吧?”
市委常委中的许多领导,全都轻轻点头,小声议论着:“是啊,当初整个北方一起改革,国家想帮忙也帮不过来,全靠各个城市自已撑着,那么恶劣的情况,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的情况,总不会更坏吧?”
“没错,那时候真是孤立无援的状态,可是现在,只有抚远市当试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国家不可能坑咱们,或许抚远市,真的能够承担起,改革试点城市的重任啊!”
“如果试点成功,在座各位都是功臣,以后走到哪里,都可以拍着胸脯说,为老百姓做过实事儿啊!”
……
渐渐的,众人的心气,又提高起来,对于作为试点城市的事情,也没有那么抵触和悲观了。
刘浮生趁热打铁说:“各位同志,自建国以来,每次作为改革试点的城市,后来都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改革浪潮掀起,最先体验的城市,肯定能够吃到最大的改革红利!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我承认,改革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但是如果各位连带领自已城市的人民群众,向上拼搏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还配不配坐在主席台上,大言不惭的说,要把城市发展起来,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考虑呢?”
刘浮生意有所指的补充了一句:“王书记,我说的对吗?”
众人的目光,再次转移到王建福的身上。
王建福的脸色有点难看,刘浮生太能煽动别人了,虽然他也有理有据,双方对比之下,却显得自已的格局有点小,思想觉悟也不够高啊!
王建福深吸了一口气说:“刘市长,我还是那句话,空谈容易误事,你只有勇气,绝对不够,还要有具体的策略才行!”
“我们抚远市的财政税收,已经处在寅吃卯粮的阶段了,难道改革损失的所有收入,我们都要向国家伸手吗?国家会拨给我们那么多钱吗?我觉得你有点异想天开了。”
确实,试点城市也要有比例,国家提供的资源,绝非没有底线,奉辽省方面更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国家和省里能给出的支持,大部分都集中在政策层面,还有舆论宣传,真正解决问题的,必须是这座城市本身,不然的话,所谓试点也就毫无意义了。
第1453章
半个月
刘浮生笑道:“我可以给王书记看看资料,抚远市的gdP,的确有可能比往年低一些……”
没等刘浮生说完,王建福就冷哼一声说:“刘市长,低一些这个词,用的太不准确了,矿业减产百分之六七十,只是低一些吗?”
刘浮生点头说:“对,只是低一些!虽然失去了矿业的收入,但是我们拥有了一座新兴的奉抚新城!”
王建福沉声说道:“奉抚新城只是一座开发区,能不能创造那么高的gdP,还在两可之间!而且,奉抚新城也不是单独属于抚远市的,现在它还归属于省里协调管理呢!”
刘浮生说:“王书记,国家要把抚远市,当成试点改革城市,怎么会把我们今年最重要的奉抚新城项目,毫不留情的拿走呢?”
说着,刘浮生抽出一份文件,推向王建福……
“这是我前段时间,在省里争取到的一份书面文件,在抚远市进行矿业试点改革的阶段,奉抚新城的收益,包括奉天方面那部分,全都归于抚远市财政,统一统筹与支配。”
“各位同志应该都知道,奉抚新城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亿元,它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显然值得期待。”
“不说超过抚远市矿产行业的百分之六七十,但是差距,应该不大!我想这个开发区的收入,完全可以弥补市财政因为试点改革,所造成的亏空!这一点,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数据在这里,文件在这里,谁还能有意见?
即使是王建福,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话题,转而揪住另一点说:“那么,十万量级的失业人口怎么解决?”
刘浮生笑着说:“采矿工人失业的问题,我也有考虑,早在奉抚新城奠基仪式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我就说过奉抚新城会提供数万个工作岗位,我和副市长王斌同志一起,与许多投资奉抚新城的企业,都进行过联系,并签订了劳务合同!”
“奉抚新城正准备大兴土木,也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候,难道王书记觉得,工作岗位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吗?我认为恰恰相反,这个天赐良机的出现,正是抚远市进行矿业改革的最好机会!”
有道理啊!
会议室里许多人,立即纷纷点头。
其实整个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失业的问题!工人没有工作,没有了收入,才会想用一些非法的手段谋生,一旦有了海量的就业岗位,绝对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刘浮生这一招,果然很精妙。
但王建福并没有善罢甘休。
他连连摇头说:“刘市长,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即便你能提供这么多工作岗位,但是岗位培训需要大量的资源,工人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也是未知数啊!”
“我知道,你会说奉抚新城与辽南职教城,签订了长期协议,可以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可是这些工人的工龄问题,尤其那些国营矿山的工人,他们的工龄跟福利挂钩,这又如何解决呢?”
“如果靠砸钱,至少得耗资数亿,乃至数十亿啊!你做不好这件事,恐怕还是会引起群众们大规模的不满。”
刘浮生笑了笑说
:“王书记辛苦了,你把所有负面情况,都考虑的非常全面,那么我也不跟你藏着掖着了,前段时间,我跟中纪委调查组的领导,做过一些沟通和汇报,鉴于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展开,所以上次我们查没的,与矿业有关的非法资金,还有一部分抚远市官员,贪污受贿的赃款,都会截留在抚远市的层面,作为应对危机情况的专项资金……”
“比如志超集团,就被冻结了二十多个亿的保证金,我想这笔钱,应该足够解决员工们的福利待遇问题了。”
轰的一下,哪怕在座的各位,都是抚远市最高层的领导者,此时也忍不住,全都发出了惊叹之声。
刘浮生竟然不动声色的,做成了这么大的事情!
合着抚远市那些贪官污吏的多年积蓄,以及不法商人的大额财产,全都被刘浮生扣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钱还都变成了专项资金,这可不得了啊!
刚才王建福说,社会福利保障机构,应对失业的矿工,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这对于财大气粗的刘浮生来说,简直算不上什么难事!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啊!
王建福的嘴唇,忍不住哆嗦起来。
他之所以笃定抚远市根本没资格胜任试点改革的任务,就是因为知道抚远市政府没有钱,也得不到多少财政拨款!
可是如今,刘浮生居然利用燕京的关系,截留了那些贪污官员的赃款,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财政收入,以及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资金,全都给解决了。
只要有钱,事情就好办多了!老百姓闹事,大不了就发钱嘛!只要诉求合理,我们都可以谈嘛!跟老百姓认怂可不丢人!
王建福牙齿咬得嘎嘎直响,心说:如果你成事儿了,我带头跑路,岂不成了跳梁小丑?
他想了想,故作疑惑的说:“刘市长,这件事的影响很大啊,为什么我还没有接到,国家相关部委的任何通知呢?”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王建福是在无理取闹,这件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通知他?
实际上,王建福作为抚远市的市委书记,他肯定有知情权,通知不到位,就是刘浮生的工作失误。
刘浮生听到这句话,笑了笑说:“王书记,抱歉啊,这件事不是我故意隐瞒,而是整个流程走完,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国家还没有正式批准呢。”
“我只不过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口头承诺和保证,至于具体文件以及资金到位,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解释,你满意吗?”
顿了顿,刘浮生笑呵呵的望着其他人:“所以从改革的消息发布到资金落实这半个月,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咱们能够挺过这半个月,所有事情就都好办了。”
大部分常委都松了一口气。
半个月而已,轻松就能混过去。
第1454章
望梅止渴
大家都很清楚,政府的工作效率,尤其关于拨款这一块,更是需要慎之又慎,能在半个月之内解决,已经算是极高的效率了!
北方的老百姓,甚至早都习惯了这种运作模式,半个月的时间,抚远市一定挺得住。
就在会议室里的氛围,变得缓和起来,有的人甚至对刘浮生,挑起大拇指的时候。
王建福的拳头,却渐渐地握紧了……没想到,刘浮生的准备,竟然如此充分!如果让他把这一关给渡过去,我岂不是前功尽弃?精心谋划的名声成了泡影,还会被当成懦夫和笑话对外传播。
不行,绝对不行。
半个月时间,我能把抚远市,给你搅得天翻地覆!
刘浮生注意到了王建福的神色,他的眼中,也闪过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两个人同时盘算着自已的计划。
会议上,有了刘浮生这番发言作为铺垫,抚远的市委常委们,自然全票通过了,关于全力以赴,迎接抚远市成为改革试点城市的决策。
常委会的通气会议结束之后,全委会会议上,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除了王建福在会议上,继续坚定自已的立场,同时表明了会尊重其他人的决定之外,全委会毫无意外的近乎全票通过决策,并开始积极筹备,主动迎接矿业改革的到来。
抚远市的大基调,在几天之内,迅速确定下来。
会议之后,王建福立即给胡三国,打电话做出了汇报。
“胡书记,该做的事我都已经做了,我的确没想到,刘浮生竟然准备的如此充分,在燕京的高层,也有可以截流贪污款的强大人脉,这等于是杀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胡三国闻言,语气也有些凝重:“确实,刘浮生竟然越过省里,直接和中纪委、公安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争取到了谈判的机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中纪委和公安部调查组的那些人,都曾经和刘浮生有过一些交集,而且刘浮生和主持改革讨论,研究具体方案的王教授,也有些交情……你不要把他在燕京的人脉,想象的太强大,他只是很早之前,就开始防着我们而已。”
说到这里,胡三国话锋一转:“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与刘浮生合作,一起做好抚远市的改革工作,我也会非常欣慰的。”
胡三国不会放弃对刘浮生的攻势,只是他发现,刘浮生争取到的资源,已经足够应付矿业改革的危机了,他再设置阻力,可能效果也不明显。
毕竟,这次改革是国家层面由上至下推动的,是高层交给抚远市的任务,胡三国可不想成为破坏改革的人,如果遭到上层的职责或者打击,他恐怕就晚节不保了。
胡三国固然想跟刘浮生掰一掰手腕,但是他有理智,同样也有底线。
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做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试探失败了,就再次试探,打猎么,终有成功的时候!
另外,胡三国对王建福这个人,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他知道,王建福是一个典型的骑墙派,惯用左右逢源的伎俩,谁有好处就会跟着谁!这样的人最不牢靠,他可不敢去犯张国江轻信曹国文那种错误。
王建福似乎没有听懂,胡三国的几层意思,他只是觉得,胡三国正在试探自已的态度。
王建福心中有所不甘,毕竟他干掉刘浮生,才能坐稳抚远市市委书记的位置。
否则,只要刘浮生还在抚远市,他王建福就永远抬不起头来。
并且,不久之后的换届选举里,刘浮生有很大概率会成为市委书记,到时候自已又将何去何从呢?
出于种种考虑,王建福立即表态道:“胡书记,我觉得这件事,我们还有回旋的余地!刘浮生所申请的款项,等待批复的十五天时间里,我有巨大的文章可做!”
“哦?你有什么计划?”胡三国明知故问道。
王建福说:“胡书记应该知道,这么大规模的款项,还涉及到中央财政、中纪委、公安部等等许多部门,根本不会迅速获批并且到账。”
“我估计,刘浮生说的十五天,应该是最乐观的推算,按照正常情况,这么大一笔款项,在两个月之内能够到位一部分,就已经是非常迅速了。”
王建福的分析,确实挺有道理,因为这件事情,从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刘浮生说的十五天,很有可能是给市委常委,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吃一个定心丸而已!
只有他们知道了这笔巨款的存在,才能跟刘浮生一起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扛住即将面对的巨大压力。
说白了,刘浮生可能施展的是一个望梅止渴的计策。
如果打心理战,王建福就有机可乘了。
胡三国淡然道
:“王书记分析的很有道理,你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王建福说:“首先,我会传播一些消息,在市井之间放风,说国家根本不可能批款,市政府那些话,只是在画大饼而已!然后,我们以此为基础,暗中派人组织和煽动大规模的群体事件,造成诸如封堵交通活动,市政府门前请愿等等,让影响力从抚远扩散到全国……”
“胡书记请放心,这些事情,都由我找人去做,绝对不会牵扯到您的,同时,我也会控制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不会对抚远市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番话说完之后,胡三国并没有立即回应,反而在几秒钟之后,对着电话“喂”了两声:“喂?建福啊,刚才你说什么?我这信号不太好,没听清楚啊!”
王建福笑着说道:“没什么,胡书记,我就是觉得这个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只要您彻底放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胡三国不咸不淡的说:“建福,你这话讲的,我有些不理解啊,你才是抚远市的市委书记,地方上的具体工作,当然由你安排了!我们省纪委,管的只是领导干部的纪律、监察与监督工作而已,何谈对你彻底放权呢?”
“地方的施政方针,要靠你们这些地方上的领导者,自已协调、统筹、处理啊!当然,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和我说,我们省纪委,一定会尽力去帮你的。”
第1455章
老狐狸
王建福笑着说:“胡书记,您就放心吧,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我会及时向您汇报的!”
挂断电话,王建福小声嘟囔道:“老狐狸!”
不管如何,胡三国显然同意了王建福的计划,这就等于给了王建福一个,搅乱抚远市的机会。
王建福和胡三国都没有想到的是,同一天晚上,刘浮生驱车来到奉天,悄悄见了一个人。
两人见面的地点,是一家非常雅致的茶室包间里。
隔着古朴的茶台,两人相对而坐。
刘浮生给对面的人倒了一杯茶,端起茶盏,笑着说道:“马书记,这么晚了还打搅您休息,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啊。”
没错,此时坐在刘浮生对面的,正是奉辽省的省委书记马玉清。
所有人都觉得,刘浮生和马玉清两人,根本没有任何交集,但是如今的马玉清,却成为了刘浮生的布局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魏祁山已经以奉辽军区司令员的身份,重返奉辽省,那么刘浮生想见马玉清,也就没有任何阻碍了。
马玉清笑着说道:“魏司令员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你想见见我……你肯定有大事,怎么能说打扰工作呢?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啊。”
马玉清的性格,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政治素养和说话水平,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便点明了,自已是在给魏祁山的面子,所以才会见你刘浮生,要不然,无论刘浮生,还是其他的地方领导,想把省委书记约出来见面,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坐到马玉清的位置,几乎任何事情,都需要避嫌。
这也是刘浮生为什么,要等魏祁山重返奉辽之后,才来见马玉清的。
在此之前,他只是通过李宏良,向马玉清表达过一些立场和想法。
只有魏祁山,能请动马玉清,并保证双方见面的绝对私密性。
听罢马玉清的话,刘浮生笑着说道:“无论如何,都是我麻烦马书记了。”
马玉清喝了一口茶说:“你的心意,我收到了,咱们说点正事吧,想必刘市长,是为了抚远市即将面临的试点改革,来找我要优惠政策的吧?”
刘浮生点了点头说:“马书记通透!”
马玉清笑道:“你完全没有必要来找我!你已经给自已争取了那么多东西,正常情况下,抚远市渡过这次试点改革,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这话说的很明白,你刘浮生已经暗中筹集了那么多的资金和国家的支持,再加上奉抚新城的收入,以及王司令员的儿子王斌与魏祁山等人物,给你保驾护航!
现在来找我,又有什么用?
换而言之,我马玉清在你刘浮生这里,也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啊。
刘浮生笑道:“马书记的确是务实派,那么,我就有话直说了!我为抚远市争取到的保障金,需要半个月的审批流程,这半个月对我来说,还是非常危险的。”
马玉清说:“哦?你想让我在省级层面,帮你做个表态吗?”
不得不说,马玉清确实擅长洞察人性。
十五天的时间,想要获得国家的审批,以及资金到位,在马玉清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马玉清认为,刘浮生是想让自已,帮抚远市做出一个保证,毕竟由省里出面做的保证,要比抚远市委和市政府的保证,强上太多了。
问题是,马玉清知道自已站出来之后,就等同于帮着刘浮生打擂台了。
刘浮生的朋友很多,敌人可也不少,自已帮他站台,或许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马玉清一直处于隐忍的状态,对于某些事情,还是十分敏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或者明确的目标,马玉清绝对不会轻易做出立场鲜明的表态。
刘浮生明白马玉清的为人,以及做事态度,他摇了摇头说:“马书记不要误会了!我并没有让您出面,为抚远市政府站台的意思。”
“哦?”马玉清来了兴致,似笑非笑地看着刘浮生。
刘浮生说:“我相信国家对于推进改革试点的决心,拨款这方面,应该没问题,十五天,足够了。”
好大的口气!
马玉清心中,忍不住暗暗叹息……
刘浮生太年轻了!或许他觉得,他和魏家、王家能搭上关系,就可以在燕京畅通无阻了,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燕京的世家、派系,层出不穷,你只凭认识两个军方世家,就想顺利的完成这件事?
要知道,因为抚远市,或者说奉辽省的一系列事件,你刘浮生已经得罪了某些燕京世家!
难道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你成事儿,而不出手阻挠吗?
他们可不是摆设啊!
马玉清心中闪过无数想法,表面却不动声色的说:“刘市长确实很有信心,那么你找我,究竟为什么呢?”
刘浮生说:“我见马书记,其实是想帮您在奉辽省内,拿到更多的东西。”
“帮我?”
马玉清哈哈大笑:“刘市长,你这句话,我有点儿听不懂了,我是国家任命的省委书记,难道我在奉辽省内,还需要再拿什么东西吗?”
刘浮生点头说:“也对,如果马书记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再拿的,那么这一次,我和您的谈话,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为了不打搅马书记休息,请允许我先行告辞。”
说完,刘浮生真的站起身,就准备离开。
从开始到现在,两人的对话,完全都是相互试探,谁也没有挑明了说什么。
马玉清得知刘浮生没有求他的事,反而要给他带来一些好处时,当然不可能让他就这么离开。
所谓国家任命的一把手,什么都不需要,只是给刘浮生造成压力的手段而已。
于是马玉清摇头笑道:“小刘啊,我来都来了,你也没必要着急走嘛!这里的茶叶非常不错,你多喝两杯,对身体也有好处……其实很早之前,我就非常欣赏你这个敢打敢拼,心怀正义,办事能力又很强的年轻人,无论你有什么想法,在我这里都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拘泥于年龄或者职级嘛!”
第1456章
马书记
刘浮生重新坐稳,又给马玉清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难得马书记喜欢喝这里的茶,既然如此,我就多讨扰一会。”
喝罢,马玉清问:“你觉得,试点城市对抚远,是一个发展的契机?”
刘浮生点头说:“没错,抚远市的发展壮大,也是省内格局变动的大好契机,尤其是对马书记您来说。”
马玉清说:“我知道抚远市委书记王建福,与你的意见有些不和,可是抚远常委会都对改革意见形成了一致性决议,王建福哪怕被动的,也要全力以赴跟你们一起共克时艰吧?他毕竟是一把手,出了问题,得承担主要责任。”
马玉清说话还在兜圈子,他对刘浮生,戒备心很重。
刘浮生笑了笑说:“马书记说的对,王建福书记,当然不会做出损害抚远市利益的事情!不过您别忘了,王建福书记和省纪委的胡书记,关系非常不错。”
马玉清琢磨着说:“你已经拿出了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案,胡书记也会对你表示支持吧?”
刘浮生摇头说:“胡书记支持与否,完全取决于王书记的心思和态度。”
马玉清沉吟着,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刘浮生的话,是什么意思。
胡三国或许老成持重,在刘浮生拿出诸多解决方案之后,放弃对抚远市的干扰,毕竟那里是他的老家,他对抚远的普通民众,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可是,如果王建福想捣乱,胡三国也不一定阻拦,最大的概率是静观其变,看事态怎么发展。
如果王建福能成功,胡三国肯定会趁火打劫,继续踩刘浮生一脚。
马玉清说:“抚远市能有今天,你出力最大,王建福书记应该不会在关键时刻,往你们的饭碗里扬沙子吧?即便你的工作出现失误,甚至离开抚远市,他也无法完全掌握抚远啊。”
刘浮生说:“没错,如果只有王建福书记,他断然无力改变什么,但是,如果王书记背后,还有一位王部长撑腰呢?”
“王部长。”马玉清目光闪烁。
奉辽省的部长挺多,但是够格让他和刘浮生谈论的王部长,就只有省委组织部的部长,王佛爷了。
马玉清心里很清楚,目前王建福,正是王佛爷那一派系的人。
“你听到什么消息了?”马玉清正色问道。
刘浮生微笑道:“王书记是个骑墙派,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左右逢源。他想掌握抚远,就不会只依靠胡书记一个人,毕竟王佛爷那边,也可以给他提供助力。”
因为张国江和赵建民等人纷纷落马,胡三国的实力,遭到了大规模的削减,可他仍然掌控着省纪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对王佛爷,保持着一定的威胁。
再加上,省委专职副书记的事情,迟迟都没有确定下来,胡三国也还有着翻身的机会。
从王佛爷的视角来看,胡三国表面做出了各种妥协,又是辞职,又是允许王建福去担任抚远市的市委书记,可实际上呢?这里面难道没有猫腻吗?
毕竟王建福是个惯会左右逢源的角色,说不好听点,他是两面三刀的小人,为了利益做出任何事情都不奇怪啊。
马玉清的指关节,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暗想:如果王佛爷派王建福联系胡三国,再把抚远市的事情跟胡三国绑定在一起,那么胡三国岂不是,掉入了国家推进的行业改革漩涡里?
关于抚远市的改革,出现了任何纰漏,都有可能牵扯到胡三国,至少让燕京的高层,对胡三国进行新的评估。
如果高层觉得,胡三国缺乏大局观,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国家指导精神的话……
他与省委专职副书记这个位置,可就彻底绝缘了啊!
马玉清慢悠悠的喝着茶,直到一盏茶喝干,他才轻轻的吐出一口气说:“王部长真会用人啊,竟然连我都没有想到,他这一步棋的深意。”
说罢,马玉清看向刘浮生的目光中,已经多了几分赞许。
“他们都说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果然,盛名之下,绝无虚土啊!”
刘浮生摆手说:“马书记过奖了,王部长的谋划,毕竟牵扯到了抚远市的核心利益,我刚成为抚远市的市长,准备实施自已的各项政策,每天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怠慢,所思所想,全是关于抚远的事情啊!”
“您也知道,国家虽然对任何改革,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并不是每次改革,都能圆满成功,达到理想的效果!抚远市能够争取到试点城市的任务,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考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