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3章

    “笑话!我大昭建国至今,从无主动和谈先例,难道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主动服软么?这让天下人如何看?这才丢了几城,你倒是怕了?”

    “你!”那文官被噎得恼火,不欲与之争辩,继续看向上首的天子:“……陛下,臣以为战事劳民伤财,若主动与之谈判,未必不可占有先机……”

    立刻便有人也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对方看似来势汹汹,西武国主亲征,恰说明他们早已亮出底牌,想必坚持不了太久,只要蔡将军能让他们占不到好处,自然不会再失利。”

    “此言差矣……”

    “陛下,臣以为……”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直接在下头争了起来。

    文臣武将,人人意见不一,有主张和谈的,有主张皇帝祭天求祖宗保佑的,还有主张继续加派兵力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裴朔无精打采地站在这群人中间,抬起袖子遮住脸,悄悄打了个哈欠。

    真困啊……

    吵吵吵。

    吵有什么用,又不是谁嗓门大就听谁的。

    裴朔裴侍郎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抬起手指掏掏耳朵继续闭目养神,完全一副置身事外、神游太虚的样子。

    殿中几个门下省的官员,看到这些人吵得快失控了,不由得都看向裴右丞,指望着这个平时挺有战斗力的人开口控控场子。

    结果看到他站着,脑袋一点一点的,都快睡着了。

    他们:“……”

    奇了怪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这裴朔平时精神不是挺好的么?不是还熬夜办公谁衙署、号称朝廷第一卷王么?怎么今天还打起盹来了?

    他们不知道,打从赵家倒了之后,太多事务变更导致裴右丞裴大人连着一个月天天通宵,忙得那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

    素来以工作狂著称的裴大人头一次熬不住了。

    御前补觉挺好的,大不了御史弹劾,奏折里骂他两句。

    反正陛下她护短。

    就没带怕的。

    裴朔又不紧不慢地打了个哈欠。

    那边一干人吵完,郑宽也开口了。

    郑宽不谈其他,只注意到了安西都护府的事:“陛下,臣以为龟兹内兵力充足,臣以为濮阳钺出兵太晚,且此人过于急功近利,行军之才不及步韶沄大都督风格稳重,陛下不妨再为安西四镇任命一个副都督,与濮阳钺共掌大事,以防此人于大事上专权独断。”

    他话音一落,便听一道冷淡的声音横插进来

    “步大都督重伤苏醒,加之蔡将军已至,何以有濮阳钺一人独断之言?”

    张瑾突然来了。

    郑宽一滞,尚未开口,就感觉到身边掠过一阵冷风。

    张瑾径直从他身边走过去,来到最首的位置,朝高座的女帝抬手一拜,“陛下。”

    他方才声色俱冷,一看向她,刹那冰雪消融。

    只有温和笑意。

    姜青姝对上他的眼睛,微微一笑:“看来司空对形势很乐观。”

    张瑾负手淡哂,从容不迫道:“臣只是不赞同郑仆射所言,此刻任何变动,皆不利于稳定军心,战场之上,任何纰漏皆决定成败,既有捷报,便是好事。陛下与其琢磨这些,不妨着重褒奖有功之将,也算鼓舞士气。”

    姜青姝:“卿说的也有理。”

    郑宽还欲再说,姜青姝却径直看向站在最后面打盹的裴朔,“裴卿觉得呢?”

    无数双眼睛瞬间落在了裴朔身上。

    裴朔:“……”

    我的陛下啊,说好的护短呢?

    裴朔冷不丁被点名,终于稍稍睁开双眼,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虽然没听他们刚刚在聊什么,但他大概也猜得到,便慢条斯理地抬起手拜了拜,“臣觉得张司空所说的有道理。”

    郑宽不禁皱眉。

    他以为裴朔至少也该说些什么,没想到裴朔比谁都懒得争论,还直接附议张瑾的话。

    裴朔说完就困倦地掀起眼皮子,看了一眼张瑾的背影,又重新阖上自从上次天子遇刺,朝野上下人人都发觉司空对小皇帝的关心非比寻常,甚至亲自侍奉君侧。

    往好处想,那是别人眼里只手遮天、可能篡位的张司空,展现出了罕见的忠君的一面,说明他至少还保留了臣子本分,并无不臣之心。

    也有人往别处想。

    比如有人认为,他是趁赵家败落的时机,趁机完成一场政治作秀,让世人看看,他张瑾才是真正为君王肝脑涂地的“大忠臣”。

    但真相呢?

    谁要是看出这人意欲染指亵渎君王的狼子野心,那还真好了。

    裴朔必须闭目养神。

    张司空一来,天子和众臣商议便简短了许多,片刻后,天子又开口唤:“李俨。”

    李俨连忙上前一步,“臣在。”

    “朕让你拟的新任神策军大将军人选名单,可拟好了?”

    李俨连忙从袖中掏出一叠纸张来,“臣已经确定有六个合适人选,请陛下过目。”

    邓漪上前接过,走上台阶递给姜青姝,姜青姝一边仔细看着,一边问:“都是些有战功傍身、从军多年的良将?”

    “正是。”

    “都是你亲自选的?”

    “……”李俨一顿,“回陛下,是臣亲自选的。”

    中间只有郑仆射过来问了一下,找他聊了聊,李俨受他提点,破例加了几人,不过他自己也认真核查过,觉得这是合陛下心意的。

    李俨做事还比较中规中矩,不会故意偏向什么势力,他见多了那些倒台的例子,也唯恐轮到自己,不想沾染那些个腌臜事。

    非要偏个什么的话,他就老老实实按着陛下的心意来,不得罪皇帝总没错。

    姜青姝看了一眼,还比较满意。

    从前她记不住这些名字,私底下努力过后,现在几乎对每个人的势力背景烂熟于心。

    要安插自己人,她也不像以前那样动辄亲自动身去收买人心,而是放心交给郑宽去办了。

    现在后宫日渐冷清,要论过得最安稳的,当属郑宽的儿子灼钰,再加上有裴朔在,郑宽对女帝是完完全全忠心不二,绝不动摇。

    虽然心机上少些圆滑,但是个可靠踏实的老臣。

    姜青姝说:“明日申时让他们进宫,朕要当面考察。”

    李俨:“是。”

    待众大臣议事结束,张司空又独自留了下来与女帝单独说话,其余人早已习惯,纷纷转身朝宫外走。

    裴朔打着盹走在最后头,郑宽一把将他扯住。

    “小裴啊。”

    “大人有何贵干?”

    郑宽对先前御前之事始终耿耿于怀,一出来就想问个究竟,但看到这人没睡醒的样子,他倒是哭笑不得。

    裴朔不等他开口,便说:“下官知道大人在想什么,大人还是沉住气比较好。”

    裴朔不像郑宽有话就直言,哪怕天子不采纳,作为文官也必须上谏。

    他深知,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

    倒不如静观其变。

    濮阳钺未必听从张瑾,如果真是濮阳钺故意不发兵导致庭州失陷,那时就已给这次蔡古的告捷提前埋下伏笔,濮阳钺本盘算着趁机立下战功,但蔡古不会给他太多机会。

    说白了,就是过河拆桥的时候到了。

    濮阳钺那边又会如何?

    怕是事情还没这么简单。

    秋风萧瑟,风卷枯桑。

    裴朔和郑宽一同朝宫外走去,郑宽思索着裴朔的话,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愁容满面地抚着须。

    裴朔见他一路上都嗟叹连连,心底还是被触动,不由得开口。

    “下官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大人想听哪个?”

    他卖着关子,让郑宽一头雾水。

    郑宽:“坏、坏消息?”

    “坏消息是,此番西武国主御驾亲征,战术诡谲,只怕比预想中还难招架得多,于西边守将、于大昭,皆吉凶难断。”

    郑宽心突地一跳,他自己心里大概也有这样的预感,但他一介文官,几乎没读过兵书,对行军打仗之事根本不懂。

    听到裴朔亲口这样说,才心下一沉。

    他眉头紧锁,又脱口而出道:“那好消息是什么?”

    “好消息是。”正好行到宫门口,裴朔拢着袖子转过身来,淡淡道:“战事吉凶难断,未必就会按照所有人心中所想发展。”

    郑宽:“啊?”

    什么意思?

    他这难道不是废话吗?

    好事和坏事,怎么都是同一件事?

    裴朔却微微一笑,不等郑宽继续问,就慢条斯理地朝他抬手弯腰一礼,“下官还有事,先告辞了。”

    说完,他挥挥袖子转身,懒洋洋打着哈欠朝着另一边走去。

    端得漫不经心。

    第216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3

    裴朔所言隐晦,因为接下来之事,无论是他,还是陛下、张瑾,皆无法百分百断定。

    于他而言,九成为凶。

    但若有一成希望按他所愿发展,便定会再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时间回溯到昨日。

    裴朔没日没夜地忙碌,并非只是因为衙署事,若单凭尚书省事务,还不足以让他感觉到吃不消。

    他是白天忙于公务,夜里去调查事情了。

    等他终于将收集的有关濮阳钺的一切信息整理好,才上呈御前。

    姜青姝坐在上方查阅,皱眉问:“濮阳钺的家人就住在京城?几个月前便与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暗中有往来……有没有查到身份?”

    裴朔说:“臣已经尽力去查了,但对方行事隐蔽,臣的消息也只是从邻里处探听得知,若想知道他们是谁,须得他们现身才行。但若事关战事,交易已经达成,对方保险起见想必也不会轻易现身。”

    姜青姝眉头皱得极深,一搁手中纸张,抬头冷声说:“看时间,恰是蔡古出征之前,濮阳钺与蔡古事先有勾结嫌疑。”

    “此事尚无证据。若按此推测,他们合作应是各取所需,趁步将军尚未苏醒,濮阳钺暂代安西军务,未必不想趁此机会从步将军手里夺得大都督之位,此人常年戍守边关,想必不在乎朝中局势,而蔡古则更想以此立功,顺带制造赵家战败,除掉赵家。”

    “呵。”她冷笑一声,“倒是一箭三雕了。”

    裴朔轻轻颔首。

    他正目看向上方的帝王,垂袖低垂,侧颜平静,“但这一切前提,是战局能如他们所料发展,但两军交战,战场之上最不缺的就是变数。”

    她袖中手猛地攥紧,眯眼看着他,低声问:“爱卿的意思,西武国比想象中的要厉害?”

    裴朔点头。

    “臣结合这些日子兵部上呈的战报,分析了一番对方的行军风格,若臣猜得没错,从一开始就有那位稳居幕后的西武国国主的手笔,此人少年为帅,南征北战,城府极深,王位亦是发动兵变所得,能接连灭掉周边数国,可见用兵非同小觑。”

    姜青姝也知道那人很厉害,系统是可以查看邻国大致信息的。

    西武国国主应戈,虽然还没年满三十,但据说十三岁就从军了,做事雷厉风行,甚至有点残暴。

    她能看到敌国的属性面板,仅限于国主一人。

    【姓名:应戈,身份:西武国主】

    【年龄:27】

    【武力:90】

    【政略:77】

    【军事:100】

    【野心:100】

    【忠诚:100】

    【爱情:0】

    【特质:高傲,强壮,军事天才】

    看看这面板。

    和他一比,姜青姝简直不够看。

    不过一个皇帝能否治理好国家,并不是看他的本事,而是看他会不会用人,让有才之人甘心为其效忠,姜青姝身边有能臣武将,倒也不那么将他视为威胁。

    毕竟她走的仁君路线,不像他那样专横傲慢,动辄杀大臣手足、血流成河,说是暴君也不为过。

    还是个好战分子,到处发动战争。

    她继续问:“裴卿以为,蔡古能与之相抗否?”

    裴朔:“未有十足把握。”

    姜青姝抬起一只手摸着下巴,若有所思,一边是国土和无辜百姓,一边是权力之争,她隔了许久才说:“朕还记得先前赵德元分出人马支援碎叶,其中精兵应有五千,如今不知所剩多少。”

    大军之中兵种复杂,其实真正的战斗力是根据精兵数量来算,除去老弱病残、伙夫、负责耕地或运送兵甲辎重的后勤兵等,往往披甲比例只有四五成,精兵就是真正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随时能出战的年轻将士,两万人里面能有一半都算极好的了。

    当年大昭开国,一开始也不过只有精兵三千。

    她喃喃道:“蔡古接任主帅之位,已下达军令,令唐季同率军即刻会和,听其号令。”

    唐季同是赵德元旧部,这一次赵德元被撤换,他自然要听新帅号令。

    但唐季同只服赵德元,和蔡古这些人一向不对付,绝不会甘心听蔡古安排,对方是什么居心会不会让他先去送死也未可知。

    但军令如山,他敢不听,蔡古也有权直接以军法杀他。

    其实这些精兵足若用得好,足以做很多事。

    裴朔也明白了她在想什么,低声道:“也许这是个变数。”

    “但愿。”

    姜青姝叹了一声。

    深夜的夜晚,格外的冷。

    寒风割面,火光连绵成一片,军营之中将士来回巡逻,不少伤兵还在等待包扎。

    有人冒着幢幢夜色大步流星而来,重甲披身,步履有力,行走间双臂荡起劲风,自带从军多年的杀伐之气。

    唯独面色阴沉如水。

    有几人在营帐外一直来回走动,远远见他过来,注意到他面色不豫,心底也随之沉了下去,唤了一声“唐将军”,便纷纷迎了上去。

    几人掀帘入帐,待四周无外人,唐季同才猛一拍桌,冷声说:“蔡古欺人太甚!我多次明言敌军可能再次设伏,他却一意孤行,此番分明有更好之计,却非令我率五千精兵绕路曲召山,若敌军当真料中我们计策,这几千弟兄们难道白白枉死么?!”

    几人闻言俱是一惊,副将梁文不禁咬牙道:“他这根本就是在报私仇!也根本不信我们,觉得我们是赵将军旧部,便把视我们为一群替死鬼。”

    景堰道:“绕路曲召山,倘若这中间有丝毫差池,他也能以延误军情之罪将我们以军法处置,只可恨如今赵将军出事,我们也只能为人鱼肉。”

    唐季同深深吐出一口气,胸口窒闷,越想越是一腔怒意无处发泄,来回走着。

    这能怎么办?

    若不遵军令,则立刻性命不保,完不成任务也是白白送死。

    帐中气氛越发压抑。

    就在此时,有隐约的脚步声在缓缓靠近,唐季同听力绝佳,双眸骤寒,迅速朝周围几人使眼色,几人同时噤声,谁也没出声。

    唐季同沉声问:“是谁?!”

    隔帘传来少年沉稳的嗓音:“末将宣威将军霍凌,求见唐将军。”

    霍凌。

    赵家军上下人人皆知,此少年当初在漠北之战中屡立功劳,先是成功押送粮草挽救大局,又数次夺得最多人头,骁勇令满朝称赞,如此年纪就成了宣威将军。

    最重要的是,此人算是赵将军的远方子侄。

    庭州出事前,也是他去求援。

    几人互相交换眼色,唐季同沉声道:“进来吧。”

    话音一落,帘帐骤然被掀开,清冷夜色中,露出了一张饱经战场洗礼的脸,少年的眉骨下颌处略有新鲜擦伤,却丝毫不掩俊挺,反而带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着肃杀。

    自眼睁睁看着庭州失陷后,霍凌内心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他如何竭尽全力、全军将士如何浴血奋战,刀刃也永远只对着敌军。

    怎敌得过被人背后捅的那一刀?

    真是讽刺。

    数日以来,他心里憋着一股火意。

    纵使战场杀敌数次斩落敌军头颅,亦难消他心里之怒。

    本就腼腆的少年是越发不会笑了,抬眼看过来时,深不见底的乌眸带着一股子锋利冷意,气场内敛。

    少年不疾不缓进来,拱手不卑不亢地朝几位将军一礼,唐季同眯眸上下打量他,冷声问:“不知霍小将军半夜过来,有何贵干?”

    他们之间暂时缺乏一些信任。

    霍凌直言不讳:“末将知道将军在为何事忧心,此番虽唐突,但末将也要过来说一句末将有一计,或许可行。”

    “不过。”他顿了顿,垂眼道:“也许是兵行险着,后果难料,但放手一搏,总好过将军现在。”

    帐中几人闻言俱是一惊。

    唐季同不动声色,“霍小将军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我心知将军对我有防备,将军如今进退两难,我又怎么不是。”霍凌冷笑道:“我自庭州向西州求援,路上伏击究竟是何人所做,至今也未无证据调查出幕后之人,但到底是谁心里有鬼,日夜担心我能查出来?末将与将军一样,性命亦是危在旦夕。”

    这期间藏的杀机,霍凌都看在眼里。

    在他初见濮阳钺之时,此人便百般针对他,非但不许他出战,还暗中反复刁难,后来,甚至有人直接对他下杀手,数次被霍凌躲过。

    霍凌知道,这样下去,他没法在军中久呆。

    何谈战事后平安归京?

    选择出征不过想为国效力、为她而战,绝非困囿于这种勾心斗角之中。

    霍凌冷眼旁观战局已久,今日所言,字字诛心,简直触动了唐季同的心。

    他说庭州……

    唐季同先前还不知伏兵之事,听他这样一说,倒是一惊。

    他沉吟许久,才道:“但闻其详。”

    ……

    数千里之外的军营灯火昼夜不熄,紫宸殿偏殿深夜也燃着灯火。

    宫女在里头侍奉,邓漪站在门口,远远看见张司空来了,连忙上前:“司空。”

    “陛下在做什么?”

    男人侧颜清寒,脚步未停。

    邓漪一顿,小声说:“陛下此刻在……沐浴。”

    张瑾脚步顿住。

    他眉梢一掠,转身欲走,邓漪本以为他不会进去了,就看到男人动作停住,背影似乎显得有些挣扎。

    沐浴。

    张瑾是想起了较为久远的一件事。

    约莫是在去年深秋,那时在她身边的人还不是他,而是他的亲弟弟。

    那时阿奚带着她在皇宫里上蹿下跳,肆意玩闹,不成体统,他意欲带着阿奚离宫,谁知一向最听兄长话的弟弟,却突然斩钉截铁地跟他说:“我若就这么走了,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然后那小子就自顾自地扭头跑回去了,揣着满心爱意,一往无前,结果傻乎乎地冲撞了女帝的沐浴。

    这要是别人的话,就拖出去斩了。

    可她对阿奚是一向是最溺爱、最宽容的,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

    那也是阿奚第一次在她身边过夜。

    张瑾不知道怎么就想起这段往事了,约莫是因为,那是他第一次度过这么煎熬的夜晚,一边自我强调不喜欢她、自己只是心疼弟弟,一边在书房里站了一夜。

    那之后,他就很少跟弟弟说话,冷漠地上朝议事,心里却想着这件事。

    很长一段时间,张瑾都觉得自己在她心里比不过阿奚。

    其实最近也是。

    直到她挡了那一剑。

    他还是有点恍恍惚惚的,觉得不真实。

    “司空。”

    邓漪在一边唤他。

    张瑾回过神来,不曾回头,只冷声问:“怎么?”

    邓漪低声道:“司空可以直接进去。”

    张瑾一怔。

    他蓦地回身,盯着邓漪,“是她……吩咐的?”

    邓漪:“是,陛下亲口说,来者若是司空,便不必阻拦。”

    攻心之术,恰如解开满是死结的绳索,该挑症结所在处下手。

    某些没放下的心结,骤然因为这句话烟消云散。

    张瑾怔在原地,邓漪上前,将殿门推开一条缝。

    便是站在门口,也似乎能感觉到里头的热意,张瑾全身经过深秋冷风吹拂,衣襟上尚且沾染着寒气,一经热气熏染,登时变得暖意融融。

    想见她的欲望驱使下,张瑾抬手打算推门。

    却又在半空中顿住。

    突然觉得不太好。

    他权倾朝野,行事也肆无忌惮惯了,宫廷之内无处可拦他,出入紫宸殿也如过无人之境,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拒绝见他。

    一向以满足自我为先,也总是忽略她的意愿。

    她让他进,他反倒不由自主地想得多了一点,其实也不单是今日,她重伤的这段时日他都想了太多。

    虽然他总觉得她不够爱自己,但她都用性命去挡剑了,难道还不能证明什么吗?就算时常与他置气,大概也只是不好意思说软话而已,毕竟哪个姑娘会不希望心上人来哄自己?

    政事繁重,她经受过赵澄假孕的打击,身上的伤又刚好,难得这么晚能清净须臾,他又来打扰。

    很多时候她都强打起精神应付他的,他不是看不出来。

    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张瑾第一次这般不是滋味。

    一时的欲念突然消沉下去,被心疼取代,反正只要明白她的态度就够了,这次不见她又怎么样呢。张瑾原本抬起手又放了下来,对身边的邓漪说:“不必告诉陛下我来过,陛下这些日子体弱,注意给她添衣,还有,饮食要清淡。”

    邓漪愣住,就看到张司空收回手,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但语气却很温柔。

    但仅仅这样,在邓漪眼里就已经很罕见了。

    邓漪不确定地看着他,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又没入一片黑暗里。

    第217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4

    虽然张瑾让邓漪不必告知天子他来过,但邓漪从来不会对天子有半点隐瞒,转头又进去告诉了她。

    少女赤着身子,上半身伏在浴池边玉砌的台子上,背脊的肌肤被水汽熏得泛着淡粉。

    她半阖着眼,沉浸在短暂的放松里,闻言眼皮也没抬一下,懒洋洋道:“知道了。”

    邓漪:“司空不让臣告诉您。”

    姜青姝抬手拨了拨水面,语气懒散:“他一向如此矛盾,心里既对朕有愧,又不愿表现太多,怕让朕知道了,又拿此事取笑他。”

    既不敢索取爱,又不敢表达爱。

    这个人就是这么复杂。

    邓漪闻言也笑了,仔细回忆了一下方才,轻声附和道:“虽然司空没有多说什么,但臣也能感觉到他变了,尤其是……臣说陛下允许他进去时,他好像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看来陛下的苦肉计当真有用,他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你近日可还听到什么?”

    “臣这几日去各个衙署传旨,倒是听人聊起,司空对底下官员态度宽松了不少,似是心思不在这处。”

    他的心都飞到她这儿了。

    不管是什么人,主动让步就是卑微的开始,而卑微,则是灭亡的开始。

    任你底线多坚固、心多冷如铁石,到头来都一样。

    姜青姝听罢,也只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身子往水里沉了沉,满足地叹了一口长气,继续舒舒服服地泡澡。

    张瑾回到府邸之后,府上大夫范岢便立刻去了书房,向郎主汇报近日药材收集的进度。

    这几日,范岢奉命四处搜寻滋补身体的良方,作为曾经的江湖游医,范岢行医风格不像宫中太医那样保守传统,却也极为厉害,很少有他医不好的人。

    根据郎主的嘱咐判断,这药应是为最近身体受到严重创伤、并且平时操劳费神的女子准备的。

    他要收集几味世上罕见的药材,还必须依托于张司空的滔天权势才能集齐,能享用这样贵重的稀世补药,天下间又有几人?也不知是哪个女子被司空如此关怀。

    关于是谁,范岢不敢多加揣测。

    “眼下只差一味高山灵芝,在下已经有办法取得,只要再过两日,便可熬制好补药。”

    书房内,范岢弯着腰恭敬禀报,张瑾端坐在窗前,月色笼罩满身,犹如披上一层清冷雪色。

    他垂睫听着,平静道:“好,熬药全程你都须盯着,且不可让第三人知晓。”

    范岢:“这是自然,在下做事,郎主尽可放心,便是周铨问及,在下也不会贸然多言。”

    张瑾颔首,放下手中的书坐直了,侧身朝他看过来,露出一双背对着月光的深晦眼睛。

    范岢意会到什么,小心翼翼地垂首上前,靠近眼前不苟言笑的郎主,将他搁置在一边的右手袖子卷起来,熟练地为他把脉。

    屋内寂静。

    连呼吸声都极轻微。

    范岢只能感觉到对方的脉搏和自己的心跳声,这些日子,他每次见张大人,都要顺道为他诊脉,这倒也没什么,可偏偏眼前的人神色冷漠,什么都不说,以致于范岢完全一头雾水。

    不知道他是害怕生病,还是要诊出什么才肯罢休。

    他只好实话实说:“大人身体康健,先前即使身中一刀,也未曾遗留什么后遗症,并无丝毫不妥。”

    诊了多次,次次都是一样的结果。

    也不知到底是想确认自己无事,还是想要什么不一样的结果。

    张瑾不发一言,重新将手掩入袖中,范岢立刻垂头后退几步,等候吩咐。

    张瑾沉默许久,忽然淡淡问:“若一人长久喝避子汤,可会影响以后?”

    之前的避子汤就是范岢负责熬制的。

    范岢听到这话,又结合近日郎主对一女子好的迹象来看,猜想大概是郎主喜欢的女子曾经被他狠下心来灌过避子汤,如今郎主逐渐陷了进去,想和那女子有个孩子了。

    这样想想,其实也好。

    还记得去年春天,张家小郎君就经常闲着没事,来找范岢说话,跟他吐槽兄长不近女色,至今还是孤单一个人,以后八成也不会娶个嫂嫂回家。

    小郎君指望着兄长能娶妻,这样说不定他就不会孤孤单单地在京城了,而他兄长则早就不考虑这件事了,指望着弟弟以后延续张家香火。

    其实吧。

    范岢眼里,张家兄弟都半斤八两。

    一个侠义热忱好相处,却偏偏是个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脾气,认定一个人就是一辈子,要么与喜欢的姑娘终成眷属,要么就宁可一辈子不娶妻,谁也不要。

    另一个性格孤僻,是个活人勿进的煞神,就没见他对谁态度好过。

    这么一看,张家绝后的可能性还挺大的。

    范岢思索着答:“恕在下直言,若长久喝避孕药,的确是对怀孕有影响。”

    张瑾神色僵硬了一瞬,转过头来眯眼盯着他:“很严重?”

    范岢表情凝重:“严重。”

    张瑾:“……”

    范岢:“所以,在下想知道,您所问之人约莫是喝了多少药?”

    他都自己不记得自己前前后后一共熬了多少碗了。

    张瑾抿紧唇,许久,低声道:“约莫……十三四碗。”

    范岢:“啊?”

    您还真给人家拼命灌的啊?范岢很想问出这一句,但他忍住了。

    张瑾:“……”

    张瑾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第一次如此烦躁不耐,冷声说:“到底会如何,说清楚。”

    范岢摸摸下巴,神情犹豫,当大夫这么多年都没这么为难过,想了许久才说:“按理说,喝太多避子汤,的确会导致体质发生变化,残留的药效会导致一直难以有孕,但若好好调理,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只是每个人体质不同,在下也不敢完全担保。”

    张瑾闭了闭眼睛,眉心皱得很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