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这几年二爷也让他们帮忙做过一些事情,包括从外邦买马,买铁,买粮食,买盐,甚至买人。”宋令仪察觉出不对,忽然站起身,瞪大眼睛看着周怀瑾:“是我想多了吗?怎么感觉这个二爷在组军队?”
周怀瑾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肯定了宋令仪的猜想:“现在要查证的是那个二爷跟秦家有没有关系。”
“肯定有关!”
宋令仪的态度可称得上斩钉截铁,她凝视着周怀瑾:“我没有证据,但直觉告诉我,他们就是一伙儿的,秦家肯定是要谋反,朝廷必须严查!”
“真巧,我也这么觉得。”
周怀瑾忽然微笑,屋内紧绷的氛围顿时松弛了一些:“不过递上去的折子肯定不能这么写,我们只写我们知道的。”
“朝堂上那帮人在不需要打仗的时候,忧患意识强得吓人,他们会比我们更着急。”
宋令仪坐回去:“折子是现在写还是等审完四家人再写?”
周怀瑾道:“你现在写,将目前知道的情况如实写上,走六百里加急,让朝廷尽快派人来接手,等四家人全部审问完,我会将口供和抄家得来的东西一并送去京城。”
宋令仪闻言眼睛一亮,欢喜问:“你估计什么时候启程?”
周怀瑾不答反问:“你有什么想法?”
第126章
先机
宋令仪想要做生意。
溪山城生意场上的中坚力量被抓,空出偌大市场,宋令仪身处其中,如果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都对不起她的姓氏。
她道:“每逢年关,京中最受欢迎的便是北地的皮毛药材和山珍,貂皮尤甚。若我没记错,捕貂最好的时机是在寒冬,雪后貂毛最为厚实保暖,也能卖出好价钱。”
周怀瑾笑着接话:“眼下确实是收貂毛的最佳时机,可溪山城商户不少,你怎么确定皮毛贩子愿意将货物卖给你?”
“山人自有妙计。”宋令仪笑吟吟看着周怀瑾,“不过王爷押送物资进京的队伍需得慢些出发。”
为确保安全,宋令仪打算让商队跟在军队之后。
周怀瑾答应得极爽快:“横竖东西已经到手,早几日晚几日都无妨。”
转头,宋令仪便让人贴出告示。
“今查杜氏刘氏目无王法,欺行霸市,证据确凿,依律抄家,以正.国法。然临近年关,城中百姓手中积压皮毛药材等物,恐因杜刘之事无法售卖,生计受损。德宁公主体恤百姓,特在城南主街开设宋记商行,专收皮毛、药材、山珍等货物,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此告示张贴之日起,即可实施,望城中百姓相互转告,勿失良机。”
城门口的告示前围了不少人,其中大多都是收了猎户山民的货物来售卖的二道贩子。
几天前,杜家老少爷们儿同时出门,杜家收货的铺子支不出银子,暂时关门了,不少人因此滞留。
这会儿看到告示,大家震惊过后纷纷议论。
“杜家和刘家真被抄了?”
“今儿早上我去杜家商行看过,门上确实贴了封条,杜家大门口也站满了官差。”
“活该!他们霸占着皮毛生意不准别家碰就算了,不仅把价格压得极低,还得压一半的货款,等东西卖了再给咱们,咱们贴钱贴人忙活一通,最后就赚那几个子儿。这生意再任由他们把持,我也不打算干了。”
“可这什么公主靠不靠谱?杜家只是搭上知府,都快把咱榨干了,那公主权势更大,如果也是个贪的,不得把咱嚼吧嚼吧吞了?”
“别人可能会这样,但德宁公主最是心善,定不会坑咱们老百姓。你们要知道,如今北地到处兴建的善堂和免费领的御寒棉衣都是公主筹钱张罗!”
一阵议论之后有人表态:“我在城里都住四天了,再待下去家里该着急了。我先去看看,如果价格公道,年前再收一轮货,如果价格一般,这回卖了货就回去过年去,不操这个鸟心了。”
“那公主是个好公主,但谁知道她手底下的人咋样?要是咱过去问个价,他们就要钱咱非得卖货,咱上哪儿说理去?我再等等,杜家刘家都倒了,溪山城肯定有其他家想做药材皮草生意,头年经手这事儿,说不定会开高价。”
这话出来,原本着急的人不免有些意动。
都是顶着寒风暴雪收来的货,但凡能多卖两个钱,谁不愿意?
因此告示贴出去后,观望的人极多,但真正进铺子的人几乎没有。
锦心看着外头围观的人群,思索片刻后叫人搬了三张桌子到大门外,再立块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估价。
有那胆子大的人问:“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锦心道:“我们铺子里请了几个老师傅来,结果没客人上门,眼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在外头摆个摊,给大家伙儿看看东西估个价,免得有些人不懂行情被骗了。”
“你们手里如果有药材皮毛山珍拿不准价格的,都可以来看看,我们老师傅免费鉴定。”
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人,没谁会傻到被骗。
不过这免费估价的牌子摆出来,有人确实心动了。
当着这么多人,应该不至于强买强卖,探探价格也无妨。
有个络腮胡大汉扛着个包袱率先走过去:“大叔,我前些日子收了几张貂皮,劳您帮我掌掌眼?”
“没问题,东西拿出来看看。”
五张貂皮铺在桌上,老汉拿起一张,先看皮子整体情况,然后又对着皮子吹口气,而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皮毛深邃如夜,针尖泛紫,针毛油亮光滑,绒毛柔软细腻,吹气不见底皮,是上好的紫貂,你这是要五块一起估价,还是单块来估?”
络腮胡大汉见老人随手一拿便拿了最好的皮子出来,心知他是有功底的,笑着说:“我如果要卖肯定是一起卖,还指望用这块好皮抬抬价格。”
老人点点头,依次看过下剩四块皮子后,也不用与人商量,直接出价:“依老汉看,这五块皮子可卖五十两。”
大汉闻言眼睛大了一圈:“老汉,你这是开价还是卖价?”
开价随便怎么开,反正不用给钱。
但卖货价可是要实实在在掏钱的,容不得信口开河。
老汉捋着胡须道:“我宋记商行开门营业,开的肯定是卖价!小子,你如果把这皮毛卖给宋记商行,就是五十两。”
这五块皮子如果卖给杜家,撑死了三十五两银子,结果宋记商行开口就是五十两!
大汉连忙将皮子推到老汉身前,生怕晚了一瞬对方会后悔似的。
“我要卖给宋记商行!”
锦心闻言走过来:“这位客人,五十两银子,您是要现银还是银票?”
“银子,我要银子!”
话刚落音,他察觉不妥,连忙道:“劳驾问一下,是哪个银庄的银子?”
“自然是官银。”
锦心从屋里端出一个托盘,满满一盘的银锭,她从里面取出五个,将银锭翻过来让男人看到印记,这才递过去。
男人拿到银子,连忙冲人群招手:“良哥,小三子,你们赶紧把东西拿来估价!”
围观的人只看男人欣喜的模样便知价格合理,且宋记商行还是给现银,顿时意动,转眼间三张桌子前都站了人。
“大爷,劳您看看这人参能卖个什么价?”
“大爷,我这里有上好的狐皮,劳您给看看。”
大门口站满了人,锦心吆喝几声都没人往铺子里走。
大家宁可顶着寒风也要站在外面,说明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怀疑。
锦心只得叫人从铺子里搬了屏风出来,意思意思挡挡风,又端了十个炭盆出来,给大家取暖。
转变发生在中午。
有人拉了三车货过来:“东家,我东西多,抬去屋里慢慢看。”
小半个时辰后,那人难掩喜色离开。
见进店似乎也不会被坑,大伙儿这才鼓起勇气用里走……
第127章
算账
“王爷,宋记商行生意火爆,您要不要入伙,赚点钱过个热闹年?”
周怀瑾忙了两天,终于将溪山城四大户的资产理顺,口供也整理好,回了客栈正准备好好睡一觉,结果刚进客栈大门,就被宋令仪请去喝茶。
周怀瑾的脚尖转了个方向,在宋令仪对面坐下:“我一个人,热闹不起来。”
宋令仪:“……”
周怀瑾看她吃瘪的样子,满意的笑了笑:“既然是好生意,吃独食不是更香?”
宋令仪十分坦诚:“收货的钱不够了。”
老实说,她准备的本钱不少。
原本打算给周怀瑾的一百万两,周怀瑾给她的二十万两,这次运粮她爹又给她带了二十万两,再加上手里的十万两都拿出来,共计一百五十万两。
正是因为投入高,所以她才想跟着押送金银入京的队伍一起走。
可商行才开业两天,三十万两没了。
也不知是她的价格太公允,还是大家担心下一个接手的生意人是个黑心鬼,所以将压箱底的好东西都搬出来了。
不少人都跟锦心说,要回去拿货,拿好货,拿硬货,问锦心收不收。
锦心自然不会拒绝送到手的发财机会。
因此宋令仪只能筹钱。
最理想的人选当然是周怀瑾。
如果周怀瑾拿不出钱来,她才会挪用筹来的善款。
周怀瑾食指敲了敲桌面,问:“要多少?”
宋令仪不免好奇,盯着他问:“这意思是要多少有多少?”
周怀瑾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一口,在宋令仪逐渐不耐的眼神中笑着开口:“做梦呢,还要多少有多少。”
“我最多能给你挪一百万出来。”
宋令仪笑着点头:“够了够了,咱们加起来有二百多万两,实在不行我从善款里挪五十万两出来,凑齐三百,再多我也不敢吃了。”
山珍药材皮毛都属于金贵之物,本钱大,利也大。
如果真能收三百万两的货物,净赚一半的利润都是保守估计。
所以四大家族才能在短短时间积攒偌大家私,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
周怀瑾道:“等着,两天之内叫人把钱送来。”
得了想要的答案,宋令仪及时撤退:“王爷眼下乌青,想来近几日没好好休息,我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
周怀瑾算是知道什么叫用了就扔。
他忽的起了坏心,单手按着腹部,声音虚弱道:“是没睡好,更没吃好,胃有些不舒服。”
宋令仪将要离去的步伐被钉住:“王爷稍等,我让厨房给您做些好克化的吃食。”
周怀瑾抬头看着宋令仪:“我想吃暖锅,今年还没吃过。”
历来沉静的眸子有些湿润,宋令仪竟从周怀瑾的眼里看出一些可怜巴巴的的意味。
她点头:“行,那就吃暖锅,我再让人熬一锅鸡丝粥。”
一刻钟过后,食材便陆续送来。
这时节最适合吃羊肉,厨房不知宋令仪跟霍景云的喜好,将各部位的肉都切了一碟送来。
宋令仪看着摆好的两副碗筷,以及冒着热气的暖锅,想要离开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曾经哥哥为了留她吃暖锅时说过,吃暖锅就得热热闹闹,一个人吃实在太可怜。
再想起那句“我一个人,热闹不起来”,她果断的拿起筷子。
吃暖锅得等,可也不能干等,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气氛不冷不热。
转变发生在宋令仪喝了几杯酒之后。
她放下拘谨,打开了话匣子,在重逢后第一次正面提及两人的纠葛。
“王爷,以前我爹救过你一回,但在那之前你也帮我良多,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活不到我爹来交赎金,这一点咱们俩扯平了。”
“后来你去边境,我爹安排人护送,我把自小到大的压岁钱都给了你,你心中感激,我能理解。”
“去年我寻你帮忙,你义无反顾帮我抓住锦月,将迎霜青黛等人送给我,让安王府一半暗卫任我调遣,在我看来,你帮了我天大的忙,就算再大的恩情也还清了。”
“可你一直在帮我,帮我查霍家,查赵家,查秦家,在我募款时帮我拱火,包括这次灭四大家族,你也将出风头的事情留给我,将风险留给自己。”
“为什么?”
宋令仪目光灼灼看看周怀瑾,似乎执着于要一个答案。
周怀瑾跟她对视片刻后败下阵来:“宋令仪,你可知你给我的压岁钱帮了我多少忙?”
“彼时的我说是历练,其实形同流放,身无分文,没有倚仗,可能死于一场风寒,也可能死于一场意外,你那笔钱,曾多次救过我的命,而且……”
周怀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继续道:“你救的不止是我,还有苏家人尽力保下的,我舅父的唯一一丝血脉。”
“而且你给我的,又岂止是那笔压岁钱?”
“我第一次给宋家送节礼,你没有准备,愣是将我派去的人留着住了一个晚上,让他给我带来了你的回礼,一整套的琉璃酒具。”
“我不过给你送了些北地不值钱的土物,你却送来有钱也买不到的琉璃,但很遗憾的告诉你,那酒具并没有被我好好保存,在收到的第二年,便被我换了万两银子,组建了第一支护卫队,此后为我挡了无数明刀暗枪。”
“你似乎知道我要用钱,每次给我的回礼都十分罕见,也很好换钱。”
“仔细想想,前几年,我和我的人都靠你养着。”
“人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很庆幸,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没有为钱发愁。”
说到这里,周怀瑾展眉一笑,端起酒杯道:“宋令仪,若真的要算,我欠你的,一辈子也还不清。”
第128章
情始
宋家子息艰难,几代单传,一直到宋明这辈,终于生了一儿一女。
宋令仪比宋令谦小十岁,年龄上占尽优势,她生得乖巧,又会讨人喜欢,在家中很是得宠,府里有什么新鲜好玩儿的东西,都会先送到她院子里去挑选。
宋令仪见过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周怀瑾送来的节礼并未让她多看几眼,真正让她欢喜的是那个好看的哥哥还记得她,因此不远千里送来土仪。
那时她觉得只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才能配得上小哥哥的一番心意,于是千挑万选,选了刚到手还没有捧热乎的琉璃酒具。
此后几年,她送礼都沿用这个原则,直到……
“你的朋友多吗?”
周怀瑾一句话打断宋令仪的回忆。
宋令仪放下酒杯,撑着下巴摇头:“不多。”
“难怪。”
周怀瑾的感叹引来宋令仪追问:“什么叫难怪?”
周怀瑾解释:“如果你朋友多,宋家危矣。”
宋令仪真的喝多了,竟花了些时间才反应过来这明显的调侃,皱着鼻子道:“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若不是我待朋友真诚大方,焉能有你今日?”
周怀瑾端起酒杯在宋令仪的杯子碰了一下,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爽朗笑道:“你说得对,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日,所以我对你好,理所应当。”
“我是真的乏了,先回去歇着了。”
话虽这样说,周怀瑾却没起身,而是叫了站在外间的锦心进来:“带公主回去休息。”
锦心看着双脸酡红的主子,心中十分好奇,这是喝了多少?
许是看出锦心的疑惑,周怀瑾解释:“北地的酒后劲儿大,但你家公主似乎不信邪,非要亲自试一试。”
好在宋令仪并没真的喝醉,只是反应慢了些,锦心叫了两声,她便乖乖跟着走了。
周怀瑾目送她离开后,坐在原地对着对面的空座自斟自饮,将剩下的大半壶酒给喝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