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8章

    实情

    陆册是比较早一批下乡插队的,65年就下乡,当时一腔热血决定下乡建设农村,现实给他当头一棒,他受不了那个艰苦生活,想回城也回不了了,越来越多城市青年下乡。生产大队队长的女儿柯九兰看上了陆册,陆册也想安定下来,找个人互相扶持生活,他一个人养活不了自已,老家也没有口粮和钱可以寄给他。然后他就和柯九兰结婚,没多久柯九兰就怀孕生子。

    林映羡给樊书记倒了一杯茶,缓缓地说:“书记,其实那日陆册媳妇来找他时,我也在场,听今天陆册和那天两人的谈话,我想他们夫妻俩或许存在误会,要是误会能解除,车间面临的名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樊书记一听,这件事还有峰回路转的机会,问:“是什么误会?”

    “两人说的都是真话,不过误会产生的原因,还要见过陆册媳妇才能知道。”

    樊书记指着陆册说:“你把你媳妇找来到办公室,你们一五一十当面说清楚,在大庭广众下闹很难看,你们不要再像上次那样了。生化车间也是一个大家庭,家丑可不外扬,你们有问题,我们帮忙解决。”

    陆册为难地说:“我也不知道她去哪里,她在江城也没有亲戚,昨天找她也找不到。”

    林映羡说:“你和她的事还没有解决,她肯定会再来找你,到时候和她一起来办公室就行。”

    翌日,柯九兰抱着儿子走到肉联厂门口,对门卫说:“我找生化车间的陆册,我是他媳妇。”

    门卫用可怜的眼神看她,也不多问了,“进去吧。听说他的劳模称号要被摘掉,得罪领导。”

    柯九兰内心想肯定是陆册的丑事都传出去了,第一反应是担心,但转念一想他这是活该。柯九兰现在知道要怎么找到陆册了,不用像上次那样四处问人才找他。

    柯九兰走到生化车间第二厂房,随便找个准备进去厂房的工人,和他说帮忙喊陆册出来。工人答应得很快。

    没一会儿,陆册就走出来,对柯九兰说:“我领导要见你,说给你主持公道。”

    柯九兰听到陆册这话没多想,就跟着他走。

    不少人跟着那位传话的工人走出厂房,想要看像上次那样的热闹,但不如他们意,陆册和他媳妇很快就离开了。

    陆册见到柯九兰一直抱着小鹏,冷冷地说:“让他下地走,这么惯着,永远都走不好路。”

    他伸手就要抱小鹏,柯九兰扭过身去不让他抱。

    陆册不勉强她,沉默下来,和她一起走到车间办公室。

    陆册敲一下办公室的门,林映羡抬起头,“进来。”她起身让他们坐下,给他们倒茶。葛晓云去把樊书记和方信叫出来。

    苗粟不明所以,问秦副主任这是怎么回事。秦副主任简单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苗粟听完后坐在柯九兰身旁。

    方信和樊书记走出各自的办公室,柯九兰见到他们很客气,站起来和他们问好。

    樊书记说:“坐吧。林副主任,你来问。”

    简单寒暄后,林映羡进入主题,“九兰,陆册寄给你的信,你是一封都没有收到吗?”

    柯九兰摇头,“没有,他一封信都不写给我。根本不管家里的死活。”

    陆册立即反驳:“我明明就有写,这个月我也寄了信回家,里面还有钱。算一下日子,应该过两日就寄到了。你有没有去下伸店看过?”

    柯九兰上过小学识得字,她和陆册结婚这几年,陆册也教她读书认字。

    生产队是没有门牌号的,邮递员会把信送到生产队的下伸店,要是家里有人外出,社员会经常去下伸店看家人有没有信寄回来。下伸店是供销社下伸到农村的商品供应店。

    “去过一两次,没看到。家里忙,你不知道家里的活都让我干了,爹有时想管,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每天都唉声叹气。”

    林映羡问:“你没有空去,是谁替你去下伸店?”

    “我弟媳在下伸店做事,她说从来没见过陆册写的信。”有时柯九兰问多,弟媳还会不耐烦。

    “你是怎么想到要来肉联厂找到陆册的,还有你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地址?”

    “队里的知青马怀德告诉我肉联厂的地址,他和陆册一起来过江城考试应聘岗位,还是他告诉陆册制药厂招工的消息。上个月底,他去了一趟江城回来。我特意去知青点找他问陆册的情况,他一开始还不肯说替陆册隐瞒着,我又求又哭才告诉我实情,说,说陆册找了新对象。我跟陆册又没有领证,他说陆册随时可以抛弃我……”

    说到这里,柯九兰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小鹏见到她哭,抱着她喊妈。柯九兰还是给陆册留了面子,没把陆册找新对象说出去,要真是这样陆册肯定丢掉工作,这样家里的生活保障真的是没有了。

    陆册瞪大眼睛看柯九兰,“我没有,我上个月天天在厂里加班,要不然我也拿不到劳模称号,我哪有空和人谈对象?马怀德居然这样诋毁我,枉我在他上次来的时候那么周到招待他。你如果不信,可以问我领导和工友,领导他们都在这,问我宿舍的室友也可以。”

    樊书记说:“九兰同志,陆册在五月的时候时常在厂里加班,这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做不了假。”

    陆册从身上拿出一个本子,“这都是我这几月做的账本,每一笔支出都写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信还是不信,你都可以看一下。”

    柯九兰翻起账本,苗粟也在一旁看,不像是造假的。寄回家里的钱,买麦乳精,招待马怀德的各样支出都有记录。像寄钱回家这样的大支出,陆册会撕一张寄出当天的日历夹在对应的账本页面。

    柯九兰又把账本给林映羡看,林映羡仔细翻阅后,看到墨迹不像是最近这两天写的,粗看账目也对得上,她抬头看苗粟,苗粟轻轻点头。

    第137章

    原委

    林映羡把合起账本,对柯九兰说:“那位知青很有可能是处于嫉妒之心说谎了,你想他和陆册一起去应聘,还是他告诉陆册招工消息,结果他应聘不上,他的心是不平衡的。看到现在陆册过得好,心里面也就更加不舒服。还有你弟媳是不是也有问题?你和她关系怎么样?”

    柯九兰脑子迷糊,她是不是错怪陆册了,“关系很一般,她说我赖在家吃白食。”

    “她会不会看到钱和麦乳精起贪念,昧下这些东西?”

    “麦乳精?怪不得她两个儿子能有麦乳精喝。”弟媳两个儿子偷偷喝麦乳精没擦干嘴,柯九兰都看见过几次,弟弟和弟媳根本没有那个条件和门路买得起麦乳精,当时她还十分困惑他们是怎么得来的。

    苗粟说:“要不是你弟媳作祟,你也不会轻信马怀德的鬼话。这两个人害得你们夫妻之间起隔阂。”

    这件事差不多明了了,樊书记给了陆册几天假期,让他陪柯九兰回家弄清楚原委。方信让柯九兰给陆册澄清一下,现在陆册和车间都因为这件事受到不好的影响。

    徐副主任看到陆册一家三口离开,内心想这样都能反转,林映羡和秦副主任的功劳还是被他们紧紧抓在手里。

    樊书记抚掌大笑,“映羡做得不错,要不是发现这两人存在误会,我们都要吃了这个哑巴亏。”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册真要是私德有问题的人,车间办的劳模评选就成一个笑话了,他在上级领导面前也会颜面不存。3902

    肉联厂和生化车间的工人看见陆册和柯九兰和好如初走在一起,一男工人疑惑地问:“怎么这么快又好上了。他媳妇刚来的时候脸臭得很,还给他脸色看。”

    一女工人搭腔说:“不和好又能如何?都生孩子了,还靠陆册养活,不会彻底闹翻。这辈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了……”

    更有好事者直接贴脸问陆册夫妻俩怎么和好了。

    给陆册添这么大一个麻烦,柯九兰心中过意不去,不用陆册开口,她自已解释清楚。工人们听到柯九兰的解释也很感兴趣,帮忙一起骂马怀德和不安好心的弟媳。

    因为八卦点十足,柯九兰说的实情很快就传开。有些人不信柯九兰说的话,觉得她在给陆册掩饰,也有人反驳帮忙说话,陆册的风评逐渐好转……

    大队上的人都很意外陆册跟着柯九兰一起从江城回来了,纷纷问原由。马怀德还以为自已的挑拨离间之计得逞,暗中窃喜,陆册还是回来继续当知青。

    柯九兰哭诉陆册对他们母子俩不闻不问,马怀德听了萌生一计让陆册丢掉工作,重新跌落谷底。他心里很不甘,昔日他俯视的人需要他仰视,见到陆册在江城过得那么好,还被选上劳模登报纸。马怀德的嫉妒之火是熊熊燃烧,陆册爬起来的机会还是他给陆册的……

    陆册和柯九兰都不说原由,回到家也不提起陆册寄钱和东西回来都不翼而飞的事。柯九兰的父亲见到陆册回来是家里最高兴的人,他没看错人,陆册没有抛弃柯九兰母子俩。

    这两天陆册都带着小鹏在村口玩,也不下地干活,大家都感觉一头雾水,可能是城里的工作丢了一时接受不了,心情不好。

    邮差终于送信来了,陆册跟着邮差去下伸店,在窗口看了好一会儿,柯九兰的弟媳田桃子四处张望,趁着没人把一封信和一罐麦乳精藏好。

    陆册没有出声,等到吃晚饭时,陆册突然起身闯进田桃子和柯弟弟的房间,四处翻找。田桃子和柯弟弟都着急不已,上前阻拦。柯九兰抄起棍子打他们,柯父和嫂子哥哥都十分茫然地看着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陆册很快就找出那封信和麦乳精,拿出来跟柯弟弟夫妻俩对质。田桃子还在嘴硬,她的儿子却说漏嘴把她出卖了。

    四月时,田桃子看到陆册寄回来的信,她摸了一下,里面有钱,还不少。她鬼迷心窍地打开那封信,看到那笔钱,她怎么也舍不得把钱放回去。柯家接济陆册这么久,陆册也应该报恩,还给柯家。田桃子怀着这个想法,把钱昧下来。

    陆册第二次寄信回来,不止有钱,还有麦乳精,田桃子又把它私藏起来,一回生两回熟,她已经心安理得,内心期待六月份陆册再次寄信回来。柯弟弟就是在这一次发现田桃子把陆册寄回来的东西昧下来,但是财帛动人心,田桃子不一会儿就说服了柯弟弟……

    最后陆册把大部分钱都拿了回来,田桃子夫妻俩没有花去多少钱。陆册托柯父给九兰母子俩找一间屋子搬出去住,柯父愧疚不已,很快就答应下来,说会好好照顾九兰,家里有这样的儿子儿媳,他的脸面丢尽。

    陆册去知青点找马怀德,只是平静地和知青点的人说马怀德的所作所为,然后离开,无视马怀德歇斯底里的发疯……

    几天后,陆册拎着一袋东西敲门进办公室,葛晓云见到他问:“从家里回来了,怎么样?事情解决了吗?”

    陆册点头说:“解决了,也知道事情原委,和林主任猜测的差不多。要不是有你们,我和九兰的误会也不会解除,我的名誉彻底挽回不了。这是九兰家乡特产红薯粉丝,托我给你们尝尝味道。”

    陆册给林映羡、方信、樊书记分了两捆红薯粉丝,其余人都分了一捆。大家都谢谢他送的红薯粉丝。

    陆册走后,苗粟对林映羡笑着说道:“林主任,我这是沾了你的光,白得一捆红薯粉丝。”

    林映羡说:“算不得沾光,那是我的分内之事,是陆册在感谢你们。你也有帮忙看账本。”

    秦副主任看着红薯粉丝,说:“希望劳模的事不要再起什么幺蛾子了,这总算告一段落。”

    “没想到这个车间劳模生出这么多事,前有食堂打饭的胡婶,后有陆册,听说有些人嫉妒陆册得劳模,入了领导的眼,嫉妒他,那些谣言才传得这么快。”葛晓云走回工位坐下。

    第138章

    擦头发

    秦副主任说:“晓云,话不是这么说的。在你眼里肯定不重要,但是在工人眼里这是级别上升和升职的机会。厂劳模无望,他们来生化车间不久,我们对他们不熟悉,他们太需要一个机会表现自已,崭露头角。明年再举办这样的车间劳模,可能就没有今年这样重视,大张旗鼓了。”

    徐副主任没理会秦副主任说的话,脑子里还是想着葛晓云的话,“什么打饭的胡婶?”

    “前段时间食堂的胡婶对我们办公室多有关照,每次去打饭,她都会多给。你没有这个待遇吗?”苗粟有些狐疑地看着徐副主任。

    “有,但是经过两次后,我不好意思再要,委婉拒绝了。”徐副主任暗骂原来胡婶是广撒网,不只巴结了他。

    韩图特说:“我也是,这是在挖公家的墙角,我还悄悄提醒过胡婶,不过她好像不怎么在意。”

    ………

    林映羡回到家里,给钟述岑看她带回来的两捆红薯粉丝,钟述岑好奇地问:“这是怎么来的?”

    “车间一个工人送的,办公室里的人都有。”

    钟述岑拿起一捆红薯粉丝研究起来,又去翻《大众菜谱》,没找到相关菜品。林映羡对他说:“我们可以做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我以前吃过,只是有些好奇这个名字的由来,很形象。”

    “据说这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窦娥的丈夫去世,婆婆生病,她的生活很拮据,为了给婆婆调养身体,她跟屠夫赊一小块猪肉,将猪肉切末后加粉丝一起炒,她的婆婆看着粉丝上有许多黑点,疑惑怎么会有这么多蚂蚁?窦娥给她解释清楚后,她给这道菜起了蚂蚁上树的名字。蚂蚁上树这道菜经过多次改良,成了一道名菜。蚂蚁上树要用到豆瓣酱,但是家里没有。”

    “我们也可以改版,做一个没有豆瓣酱的蚂蚁上树。”

    林映羡笑着说好。

    晚饭过后,钟述岑洗完澡就坐在餐桌前看书学习,林映羡在书此时正在书房里练书法,这是她可以展现出来的一个才艺,她不能把它丢了,需要多加练习精进。

    林映羡练字结束,去洗澡。

    钟述岑听到卫生间的门被打开,他抬头看见林映羡从里面出来,头发还湿漉漉。他起身拿过林映羡手上的干毛巾,“我帮你擦头发。”

    “好。”

    两人都在沙发坐下,林映羡背着钟述岑,钟述岑轻轻擦干林映羡的头发,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带有水珠的发尾扫过他的手臂,泛起丝丝痒意,“我第一次给别人擦头发,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和我说,我改进。”

    林映羡拿起自已的一缕头发说:“目前你做得很好,还没有要改进的地方。我的头发又长长不少,你说我继续留长发,将它盘起来好,还是剪短,像以前一样剪胡兰头好?”

    “我觉得都好,不过你很少留长发,可以试着留长发,我记得我们婚礼那天,你头发盘起来的样子很好看,可惜那天没有相机拍下来留念。”

    钟述岑还喜欢林映羡长发披散下来的样子,只是不适合外出,大家觉得这样的披头散发不利落,干活不方便,大街上几乎没有女同志是披散着长发出门的。

    钟述岑想到林映羡私下长发披散的样子只有他能看见,心中生起别样的感觉。

    “那我留长发吧。”林映羡有点想换一个发型,要不然她也不会问这个问题。以前在生产一线工作,剪胡兰头是最合适的,利落干净,也好打理。现在坐办公室,做起了管理方面的工作,留长发也不碍事。

    林映羡头发被擦得半干时,她转过身和钟述岑说:“擦成这样可以了,风扇慢慢吹干就好。”

    钟述岑将手放下,说了声好,然后把林映羡拥在怀里。林映羡亲了一下钟述岑的耳朵,钟述岑的耳朵微微发烫,有些红,引得他一阵紊乱,他的耳朵很敏感,林映羡知道他这一点。

    钟述岑把手伸进林映羡的下衣摆,摩挲她腰间滑腻的软肉。林映羡感觉又酥又痒,想要挣开,但是挣不开,钟述岑把她搂得更紧密,放在腰间的手加大了力度。林映羡很快就举械投降。

    钟述岑低声说:“你捉弄我,我也要捉弄你。”他也知道林映羡的敏感点在哪里。

    ………

    周日,林映羡从省图书馆回来职工大院,钟述岑没和她一起,黎教授带钟述岑去拜访他一位老师。

    当初路教授为钟述岑牵线搭桥,将他引荐给黎教授,黎教授一开始就拒绝了。虽然钟述岑在公社做出成绩,但那些成绩对拥有许多成就的黎教授来说算不得什么,这不足以让他破格任用一个大学都没有念完,离开学校几年的知青。

    后来路教授不断上门游说黎教授,让他见过钟述岑再做定夺。黎教授不好拒绝老友的多次请求,答应见钟述岑。黎教授见过钟述岑后,改变了主意,让钟述岑进自已的实验室,一年多过去,黎教授对钟述岑越来越欣赏,把自已的人脉介绍给钟述岑,让他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加顺遂一些。黎教授一生为科学做贡献,无儿无女,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黎钫这个侄女。到晚年,他尽绵薄之力让蒙尘明珠不掩其芒,这也是一件幸事……

    骑车到楼下,林映羡见到彭大嫂和马敬芬在大树下坐着钩针编织线衣,天气热,她们喜欢到楼下的大树纳凉,彭婶和余大娘都在,他们家里的孩子也都在旁边玩。

    余大娘见到她,喊她过来坐,聊聊天。她应了声好,推着自行车走过去。

    林映羡在石凳坐下,从一个盆里拿起一只破烂的劳保手套帮忙拆线。

    她觉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物资匮乏逼出很多人的才智,废旧破烂的劳保手套,他们也能利用起来,不浪费一针一线。

    第139章

    编织线衣

    他们将攒了许多许多的劳保手套浆洗干净,从劳保手套拆出来的棉线,可以编织成线衣,这样一件新衣服就出现了。既省布票省钱,家里也可以添置新衣服。

    不过这样的线衣要花好几个月才能织完,在六月份织,成品出来时也差不多过年,正好穿新衣。

    余大娘和彭婶年纪大,干不了编织衣服这样的考究眼力的活,她们只能帮帮忙拆线。

    林映羡从劳保手套口子里拆出一根完整的彩线给马敬芬,彭婶见到了,笑着说:“这个彩线珍贵,多攒几条说不定能在衣服上绣出一朵花来。”

    小慧听到了拍手说好,还对马敬芬说:“妈,衣服胸前要绣朵大花。”

    小慧的哥哥小荣听了立即反对,“不行,这衣服我也有份穿的,不要花。”

    余家攒下的劳保手套大概能织一件小孩衣服,哥哥长高穿不下,换妹妹穿。“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马敬芬没有老三,小慧穿不下了就把衣服拆线,拆出能用的线和新攒的线一起重新做一件衣服。

    马敬芬把那根彩线和白线接在一块儿,“妈绣的花不好看,绣得七歪八扭的,彩线和白线织在一起,仔细瞧衣服还有彩色,比单调的白色好看多了,是不是?”

    马敬芬在哄孩子,余大娘边拆劳保手套,边说:“有一日,我买菜回来,见到顾家的大儿子和不认识的女人走在一起,我上前跟他打招呼,他和我说那女人是他表妹。我前几日和他娘提起这件事,站在旁边的顾家大儿媳脸色立马就不对了。我在想那个女人到底是不是他表妹。”

    林映羡问:“是我楼上那户人家吗?这几日会听到楼上摔东西的声音。”楼上还是在夜晚制造噪音,林映羡专注做别的事情时,会被楼上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一跳,她在想要是今晚楼上还制造噪音,她要上楼当面投诉。

    彭婶感觉有八卦听,不用余大娘说话,她应得很快:“对,就是你楼上那家。你们说顾家大儿子是不是外面有人了?我和顾家做了十几二十年的邻居,顾家大儿子根本不可能有表妹,顾嫂和她男人都是家里的老幺,顾嫂还和我说过顾家的几个孩子在同辈亲戚里是排行最小的。”

    顾家和彭家一样都是换房来职工大院住的,当初彭叔打听到可以换房的消息,彭婶和顾家大娘交好,问她要不要也去换房,两人家里都有两个儿子,就窝在一间小屋子里,彭婶体会到两个儿子都各自结婚后,家里矛盾渐起,想换大一点的房子,两兄弟能有自已的房间,大家相处也和谐一些。顾大娘听彭婶的劝,四处筹钱给跟她家换房的人家补钱。

    马敬芬很惊讶,“顾家的大儿子看起来很听媳妇的话,不像这种人。”

    “我就是看他是这样的人,所以一开始就信了他的话,后面看他媳妇的反应,才发现不对劲。”余大娘拆完一只手套,清掉不能用的短线,将其他先卷起来放到一个铁盒子里。

    彭婶说:“别说你们,我几乎是看着他长大,都一直觉得他是个懦弱又木讷的人。都是一个妈生的,他弟弟和他性格是天差地别,调皮又顽劣,顾嫂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死性不改。我们这些老邻居还安慰过她说有一个儿子知道孝顺听话就知足了。顾嫂找儿媳妇的时候专门找她大儿媳那样能干又泼辣的女同志,能撑得起家里。顾嫂对华美这个儿媳满意是满意,管得家里井井有条,她家小儿子都听她的劝,安分下来。顾嫂和人换房补差额的钱还缺一些,凑不齐,华美娘家在这件事上出了不少力气。但是华美一直怀不上,到现在都没有一儿半女,顾嫂心里急得很……”

    林映羡和余大娘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顾家这些家事,虽然是楼上楼下,但大家没有多熟悉,他们只和同一层楼的几户人家熟悉。

    彭婶抬起头就看见顾大娘拎着菜篮子走过来,大声说:“我昨天在菜市场见到你,喊了你几声都不应,我腿脚没有你快,跟不上你,还以为你忘记了我这个老邻居。”

    其他人也看过去,停下刚才的讨论。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忘了谁都不能忘记你,我是没听见。”顾大娘在彭婶旁边坐了下来,把菜篮子放到地上。

    两人聊了一会儿,顾大娘看到盆里的旧劳保手套,说道:“还是余嫂子你家有本事,能攒到这么多手套,我家里只攒了一些,做不了一件线衣。”

    林映羡见顾大嫂和彭婶聊得愉快,她的神色也没有郁结之意,看起来心情不错,好像家里没有不和,天天吵架摔东西一样。

    钟述岑从外面回来,见林映羡的自行车停在大树下,她坐在石凳上安静地拆手套,他把车放好后,走向林映羡。林映羡还没发现钟述岑走过来,在玩耍的小慧眼尖率先发现钟述岑,大声地喊:“钟叔叔。”

    钟述岑点了点头,林映羡听到声音后,抬头看过去,和余大娘他们说她要回去了,然后把东西交给余大娘,站起来和钟述岑走在一块儿。

    钟述岑和他们打了招呼后,推着林映羡的自行车,和她离开。

    林映羡说:“我还以为你要很晚才回来,我就在外面吃了晚饭才回家。”

    “不要紧,我回家煮面条吃,这么早就吃晚饭,到了晚上会不会饿?”

    林映羡想了一下说:“可能会。”

    “我带了点心回来,晚上饿了,我们就吃点心。”

    余大娘看到他们离开的背影,说:“钟家两口子感情挺好的,没有听过他们吵过架,两人说话也是斯斯文文的。”

    彭婶说:“钟先生是文化人,找的媳妇肯定就是找映羡这种温婉的女同志。之前制药厂和研究所有过联谊,可能就是在那里相识的。听说那个联谊凑成不少对夫妻。”

    “他们结婚多久了?是不是还没有孩子?”因为儿子儿媳妇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顾大娘见到没有孩子的夫妻都习惯性地问这个问题。

    第140章

    撞见

    马敬芬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结婚分到房子了,她说道:“应该有一年。我看他们这样也是不打算早生,上个月晚婚晚育的标语都贴在各个单位,还开大会做思想教育,他们肯定是要紧跟政策的。听说厂里规定生了第一胎后,要隔四年才能生第二胎。”

    71年国家有强调了要有计划地生育,在当年的“四五”计划中,更是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就多了。”两年过去,计划生育政策慢慢一步一步地往民众处落实。

    按常理说,去年制药厂有不少年轻同志结婚,今年孕妇会比往年多,但是受晚婚晚育的政策影响,今年制药厂怀孕的年轻女同志比往年还要少了一些,她们更看重自已的工作。江立夏则刚好在晚婚晚育政策大力推行前怀孕。

    彭婶用蒲扇给玩得满头大汗的小桉和小榆扇风,“现在小榆都快六岁了,按规定来说老二媳妇也能生第二胎,我就盼着老二家能凑够一个‘好’字。”

    他们又讨论起了生育政策的变化。

    ………

    晚上,林映羡窝在沙发看书,突然楼上一阵巨响传来,好像是什么柜子倒在地上,她望了望天花板,准备起身去卧室换衣服,上楼告诉他们注意一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