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4章 多……多少?

    容州的生意搞得如火如荼。

    阮锦宁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兵不血刃地整顿好了容州的市场。

    城中如今的粮价已经固定住了,精米最贵不会超过三文,糙米最贵不会超过两文。

    蔬菜水果之类的价格倒是略有浮动,但也不会太多。

    青黄不接之际,不应季的果蔬会稍微贵一些,但整体不会太离谱,比如对于北方来说十分珍贵的荔枝,最贵的时候也不过是二十文一斤罢了。

    北方最常见的苹果、梨基本都维持在三四文一斤的样子。

    这小半年阮锦宁又往空间里种植了不少果蔬,种子是从系统商城买的,如今已经积攒了不少种类的成熟果实。

    容州境内,她每天会拿出两千斤来卖。

    给商户的份额也不高,每个人最多只能进购一千斤。

    值得一提的是,容州这些商户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她的影响,在对外开辟市场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扎堆,而是进行了分区合作。

    距离容州方圆百里之内一共有六座城池,阮锦宁选择了两座,剩下四座就成了商户们的首选。

    同一片区域之内,不会出现相同的品类。

    打个比方,若是商户A选择了在某县卖从阮锦宁这里进购的大米,那么同样从阮锦宁这里进购了大米的商户B,就不会再选择这个县城作为他的战场。

    别的东西也是一样的。

    因为商品的品质太好,而在外地又没有限价条令,商户们大多都将货物买的不便宜,也不会侵占本地商户的利益,这些商户迅速在各自的战场之内站稳了脚跟。

    商场的运行已经趋近平稳,医院也在杨大勇的反向宣传下吸引来了不少病人。

    而后一传十十传百,依靠着口碑发酵,很轻易就成了百姓们最信赖的治病之所,就连周边的城池也有所听闻,不少人不惜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拜访名医。

    幸好容州的医院一开始就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巨大场地,倒是没有对周围的用户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比如堵车之类的。

    不但没有不良的影响,还有有益的影响。

    人多了,总归是要吃饭的。

    医院虽然有食堂,可因为有员工餐和病人餐的存在,并不能分出太多的心思来给病人家属准备饭菜,基本上是先到先得,卖完拉到。

    当然,这也和阮锦宁的惠民福利有关。

    还是那句话,她并不想把所有的钱都赚了。

    若是能够带动城中的百姓富裕起来,她不介意舍掉这一部分利益。

    于是乎,医院外出现了第一个小吃摊。

    一开始小吃摊的摊主还有些小心翼翼,生怕会被医院的保安暴力驱赶。

    然而他连续忙活了三天,钱赚了不少,医院的保安却没有来赶他。

    摊主终于放下了心。

    暗中观察的其它有想法的人也放下了心。

    之后,小吃摊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

    摆摊的摊贩多了,保安们才有动作。

    却并不是出来赶人,而是维护秩序。

    医院外的空地很大,阮三十五专门划分出来了一片区域给摊贩们摆摊,甚至分出了一个队伍来维护秩序。

    尽管摊贩不少,可医院的大门附近十分清净,摊贩们不会影响病人进出,病人们想吃口新鲜热乎的,只需要走几十米就能找到不少可以果腹的好东西。

    阮锦宁施行的这一举措,至少养活了几十户人家。

    王妃。管家来询问:地里都空出来了,是否接着种玉米

    说到玉米,管家的心中便惊叹连连。

    王妃果然慧眼识珠。

    丰收后的玉米每一个都个头庞大,颗粒饱满。

    而且,和寻常只能磨来喝粥的玉米不同,这些玉米在还未晒干的时候也能煮来吃,软糯香甜,还有很强的饱腹感。

    玉米刚刚成熟的时候,王妃命他掰了几百个,分别送给了城中的权贵。

    刚收到玉米时的权贵:哪有送礼送玉米的

    后来的权贵:求种子!

    这段时间,他光是请求进购玉米种子的帖子就收了不下二十张。

    她原本以为王妃会藏着掖着,没想到王妃很痛快地答应了将玉米种子卖出去。

    而且,数量还不少。

    管家心情复杂。

    阮锦宁一抬头就看到了管家惊讶的表情,问道:怎么了

    管家连忙摇头:没……没什么。

    阮锦宁微微一笑:你在想,我为什么要大肆推广这种产量很高的玉米我分明可以将种子留着,靠着这一批玉米来赚大钱而且,你见我推广了不少惠农政策,以为我会优先将这些种子给普通百姓

    管家惶恐:什么都瞒不过王妃。

    阮锦宁淡淡道:我这样做,就是在惠农。

    管家不解。

    阮锦宁叹息:玉米是不错的储备粮,耐寒抗旱,产量又高,但目前还不适合农户大量种植。

    吃玉米能有饱腹感是不错,可玉米里的大部分营养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并不能长期当成主粮来吃。

    在蓝星,绝大部分的玉米会被用来喂养家畜、家禽,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里,也只有一小部分会被用来当做粮食吃。

    宴国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让所有百姓都大规模地种植玉米并不现实,毕竟城中的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

    而宴国境内的家畜家禽的数量显然没有到达可以让全民种玉米来养活它们的地步。

    至于那些购买了种子的贵族,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农场,若他们产生过剩,她也还能回收成熟的玉米。

    最后总结:除非面临天灾,玉米才适合拿来当做短期的救济粮。平常的时候,农户还是种植小麦、水稻吧。哦对了,还有番薯。

    相比起玉米,番薯更适合当做果腹之物。

    除了当做主粮外,还能用来制作点心。

    除了不能多吃、会烧心外,没别的毛病。

    而且产量也不错。

    管家心道,小麦和水稻的确是好吃又能果腹的宝贝,可跟玉米的产量比起来差得远了。

    以如今一亩地二三百斤的产量,交了税,百姓粮仓里根本剩不下多少东西。

    阮锦宁面不改色道:过几日商场那边会引进一批新的粮种,这一次大部分都是小麦种子和水稻种子,你可以预定。这一批种子,大米应该能达到六百—八百斤,小麦保守估计也有五百斤往上。

    管家瞳孔微缩:多……多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